鶴壁日報消息 (記者 解靜怡)他扎根基層47載,“玉米種子就是他的生命”,他就是浚縣農科所所長程相文。
自1963年參加工作以來,程相文長期工作生活在遠離縣城30多公里的偏僻農村。他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情懷,以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樂于奉獻的精神,在永無止境的高產玉米新品種培育道路上,留下了一行行拼搏者的足跡。
1964年冬,年輕的程相文帶著領導重托和農民期盼,為了讓更多群眾填飽肚子、加快玉米品種培育進程,毅然踏上了去海南島加代育種的征程。
在他工作的47年中,有44個春節是在海南島玉米田度過的。他不顧蚊叮蟲咬,忍受著水土不服,忍受著遠離親人的孤獨等,培育出了一顆顆金燦燦的玉米種子。
辛勤的勞動換來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和社會經濟效益。程相文先后培育出浚單5號、豫玉10號、國審豫玉11號等11個國家和省審定品種。其中,浚單18、浚單20被農業部列為國家重點示范推廣玉米新品種和全國玉米優勢產區主推品種;浚單18、浚單20、浚單26分別被科技部列為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
目前,浚單20已成為河南第一、全國第二大玉米種植品種,浚單系列玉米品種累計推廣1.5億多畝,增加社會經濟效益80多億元。2005年、2007年15畝浚單20高產攻關田,平均畝產分別為1006.85公斤和1064.78公斤,兩次創造同面積全國夏玉米高產紀錄,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合計畝產達1733.66公斤,創造國內小麥、夏玉米一年兩熟畝產超噸半糧最高產量;2008年萬畝夏玉米高產示范核心區每畝平均產量831.4公斤,首創萬畝核心區國內連片種植和全國夏玉米同面積最高產量兩項紀錄,百畝高產方平均畝產946.44公斤,創全國同面積夏玉米單產紀錄;2009年百畝小麥高產攻關田畝產751.9公斤,為我省首次,萬畝核心試驗區小麥平均畝產690.6公斤,創我國萬畝小麥產量最高紀錄,與上季玉米一年兩熟平均畝產1522公斤,在國內率先實現萬畝連片一年兩熟畝產超噸半糧。
他帶領下的浚縣農科所,先后榮獲科技成果獎44項,其中國家省部級獎8項;玉米品種浚單5號1980年榮獲河南省政府重大科技成果三等獎;國審豫玉11號被列為國家“九五”重點擴繁推廣玉米新品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豫玉10號、豫玉16號分別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浚單18獲2005年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浚單20于2010年3月通過河南省科技成果鑒定。
程相文先后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省管優秀專家、河南省勞動模范等稱號,2003年4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1年、2001年、2006年3次被授予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榮獲鶴壁市首屆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和鶴壁市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6年被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2006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南繁工作先進個人,2009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糧食高產創建先進工作者。他曾當選河南省第五屆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五、六、七、八次黨代會代表。2010年他被推薦為全國勞動模范。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七旬之年的程相文用金燦燦的種子回報著黨和人民的厚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