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下旬突遇暴雨易造成部分棉田發生早枯現象,給棉花造成嚴重減產。筆者去年8月初在湖北江漢平棉棉花伏桃考察,一般結鈴30個左右,多的達50多個,在部棉田生長正常,但8月15-16日和8月28日連降兩場暴雨,降雨量局部達150毫米以上,雨后有的棉田聘局部全株蔫萎,兩三天后變成灰褐色枯焦死亡;有的棉株自上而下蔫萎后形成青枯。
一、早枯與有關因素的關聯。
1、與品種的關聯,據國欣棉花研究所潛江試驗站對湖北目前種植的54個棉花品種調查發現,在同樣條件下,品種之間死苗差異顯著,一般結鈴較少,生育期較長的死苗較輕;結鈴多,成熟早的死苗較重;抗枯黃萎病能力強的較輕,感病品種較重。
2、與地勢的關系,多點調查顯示地下水位較高(不足1米)、那里排水不暢,那里死苗就重。據太湖農場會員組長胡高生十畝示范田調查,北頭地勢較洼,排水不良,早枯死苗較重,而南頭地勢較高排水舒暢,基本沒有早枯現象發生。
3、與施肥的關系,據調查棉花追肥一般重施在花鈴期,施肥時間一般在7月15日?20日,一次追肥量20-25公斤尿素,與這次暴雨后發生早枯沒有明顯關系。但施肥不足,長勢弱的沙性地棉田發生較重;另外有部分棉農,蓋頂肥追肥過晚,追肥偏多,而且追后遇雨的棉田,死苗較重。另外南方棉田普遍缺鉀,鉀肥使用不足的棉田,早枯死苗發生較重。
二、棉田早枯的預防和補救措施。
1、選用抗澇、抗病品種這是防治早枯的基礎,品種選擇要因地制宜,早茬移栽應選生育期較長的品種,使成鈴高峰期錯過暴雨季節;麥后、油菜薦移栽應選擇早熟性好的品種,防止成熟過晚影響產量。
2、疏通四溝,做好排水工程。去年調查結果顯示,那里排水工程做得好,那里早枯發生就輕,尤其地勢較洼,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塊,通過培土開挖使廂溝、橫溝、豎溝、主溝分別達到20、30、50、100厘米左右為宜,做到雨后排水通暢。
3、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推遲根系衰老期。棉花開花后棉花的田間管理以養根護根為主,推遲根系衰老,防止早枯發生。開花后棉花不宜深中耕,追肥宜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則,一次追肥量較大時以雨后或澆后追施為宜,用肥量較大的高產棉田花鈴肥重施分兩次進行,初花一次,結鈴盛期一次,追肥距根不宜過近,深施在溝中間斷宜;7下、8上棉花進入成鈴盛期,每畝施蓋頂肥5-7.5公斤,為減輕根系負提,每7天噴施一次葉面肥,以2%的復合肥侵出液最好。
4、增施鉀肥。南方鉀肥使用量,一般田每畝20公斤左右,高產田30公斤左右為宜,施鉀不足的,花鈴肥要補上,進人8月份缺鉀棉田,每7天噴籬0.3%磷酸二氫鉀一次。
5、早枯發生后的補救和田間管理。早枯發生后要根據發生程度和原因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首先要進行排水,降低漬害;對發生較輕的,及時揪桃晾曬,拔除死株,增強田間通風透光強度,淺劃涼墑降低田間濕度,通過田間管理盡快使未死棉株恢復正常生長。對因肥害造成的蔫萎現象要及時澆水,以降低田間濃度,促使棉株恢復正常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