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季,魯西南棚室栽培番茄遭受病毒病的危害,影響了菜農的收入。今年菜農應早行動,避免這種現象再發生。
一、秋番茄病毒病發生特點1.發生勢頭猛。從檢查點片初發生到發生高峰,只經歷13天,只有近兩片復葉的葉齡期。2.發生普遍。栽培棚發生率達95.0%,在發病棚中,技術操作好的棚發病株率5.3%,管理粗放的棚,發病株率達73.9%。3.大葉型品種發病株率高于小葉型品種。4.育苗早的苗發病株率高于適期播種的苗。8月上中旬(立秋至處署)所育的苗田間發病率70.1%,9月上旬以后育的苗田間發病率只有3.9%。5.農戶分散育苗的發病株率大于工廠化的規范育苗。工廠化育的苗,田間很少見病株。
二、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選擇抗病品種。發病嚴重的棚實行與非茄科作物至少二年以上輪作,同時配合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尤其是要選用抗花葉型病毒的品種,特別注重選用小葉型的品種。2.實施配方施肥,增強作物抗性。增施有機肥、實施配方施肥;不偏氮肥,增施磷鉀肥,補施鋅、銅、鎂、硼等微量肥料,增強茄苗素質,抗御病毒侵襲。3.鏟除雜草,消滅傳播源。育苗前,鏟除育苗地周圍的雜草,消除雜草上的毒源,同時消滅蚜蟲、飛虱等傳毒媒介的棲息地,減少害蟲滋生傳毒。4.播前種子、土壤消毒,消除病原。目前易掌握的是播前浸種,播前用清水浸種子3-4小時,然后放入10%的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30-40分鐘,撈出用清水沖凈后催芽,或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分鐘。對非堿性土壤,每畝用300斤消石灰均勻撒于地面后用耙將消石灰與土壤混均消毒。5.應用防護措施,培育無毒苗。育苗床周圍拉防蟲網,防止蚜蟲、飛虱的遷飛侵害茄苗傳毒,同時應用遮陽網蓋育苗地上部,除防蟲侵入外,減少強光對小苗的照射,增強育苗環境的濕度,降低病毒病發生的條件。6.適時播種,培育壯苗。以9月初為佳,避開高溫強光誘發病階段;植株地面經粗4-6毫米,防止大苗髓部空;株高14-16厘米,有7-8葉定值為好。7.定植后實行保護。移栽大棚后,將天窗口和地風口全部用一米幅寬80目的尼龍網罩護,防止蚜蟲、飛虱進入棚內刺吸茄株而傳病。(科技信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