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生長中期是指花生生育期間的花針期和結莢前期,此時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并進,即花生莖葉生長與開花、結果同時進行。該期是花生整個生育期中生長最快的時期,同時,也是花生需水需肥最多的時期,此階段田間管理要看天、看地、看苗情。中期管理的重點就是通過肥水施用、生長調控、病蟲害防治等措施促進花生植株莖葉生長,促進植株花多花齊;通過應用多效唑等生長調節劑控制高產田植株旺長;通過葉面補肥和防病蟲藥劑保護葉片。
一、澆水。開花至結莢階段是花生需水最多的時期,特別是花生經常種植在保水性能較差的沙性土壤上,一般都需要澆水1-2次。當中午葉片出現萎蔫泛白,日落后尚能恢復時,應立即適量澆水,應采取小水溝灌的方法,增加土壤濕度,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土壤板結。合理追肥。若澆水后葉片淺黃失綠,可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過磷酸鈣1-15公斤,硫酸鉀5-7.5公斤,若葉片過濃密則不宜追施氮肥。此外,在開花下針期葉面噴施硼、鉬、鋅等微肥,具有良好的增產效果。微肥的噴施濃度為:硼砂0.2-0.3%,鉬酸銨0.1%、硫酸鋅0.2%。可根據需要單獨噴施或混合噴施,一般噴施兩次。
二、合理追肥。對于土壤肥力較低和基肥不足的露地、麥套及麥后夏直播花生田,均應結合澆水進行追施氮、磷、鉀速效化肥、葉面噴施硼肥、鋅肥、鐵肥。重茬地塊補充25-50公斤石膏鈣肥,以達花多針多、莖齊葉厚、不徒長。
追肥量:一是葉面噴肥,可噴1-2%的尿素溶液,或0.2-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缺硼地塊應葉面噴施0.2-0.3%硼砂水溶液,或0.02%的鉬酸銨溶液。二是結合澆水進行追肥(尿素10公斤、磷酸二胺公斤)。
三、加強土壤管理。
1.中耕松土。在開花下針末期,群體植株接近封行,大批果針人土結實之前進行中耕松土,要深鋤、細鋤、徹底鏟除護根草。注意深鋤要不松動人土果針,刮鋤不碰傷結果枝。
2.培土迎果針。花生培土有增溫、防澇、促進果針人土結莢和莢果發育的作用,應在植株封行和大批果針入土之前深中耕,將壟行間的土培到壟上,以縮短高節位果針的入土距離,增加結實范圍內的果針入土結實,提高結實率和飽果率。
培土迎果針時間:花生培土選擇晴天墑情適宜時進行,一般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培土在單株盛花期,群體植株封壟之前,結合最后一次中耕進行,培土高度5-7厘米,以不埋壓分枝為限,達到土松壟胖;第二次培土在第一次培土后10天進行,培土高度8-12厘米。培土過早會影響莖枝基部生育和開花成針,過晚因花生群體封行和大批果針人土則中耕不便,且易松動入土果針。
四、有徒長跡象的高產田葉面噴施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每畝50克兌水50公斤。注意用量不能過大或重復噴施,以免造成早衰而減產。
五、病蟲害防治。花生葉斑病對花生產量影響很大,尤其發病早的田塊減產嚴重。高產田特別注意防治。防病時期為開花后30天開始用多菌靈、百菌清等殺菌劑進行預防,一般每隔10-15天噴施一次,連噴2-3次,可增產5%以上。
此期主要注意蚜蟲、棉鈴蟲、蠐螬的防治。始花至單株盛花期遇陰冷干燥的天氣,易發生蚜蟲;如遇高溫多濕的天氣,則二、三代棉鈴蟲易發生;開花下針后期,金龜甲產卵孵化,幼蟲蠐螬入土咬食花生根和果。為此要仔細觀察,用觸殺或胃毒型農藥及時防治,以保花保果。(湖北科技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