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海科技報
秋季的食用菌市場上,各種鮮菇的價格居高不下,生產及經營效益均較高。受利益拉動,近年來秋季育菇的農民越來越多。但是,制約秋季生產的因素較多,相對于冬季生產而言,成功率往往偏低。因此,特別提醒廣大菇農朋友:在食用菌生產中,應嚴格操作、注意防范、科學管理,以確保生產的順利進行。實際生產中,應主要把好以下“五關”:
1.基料配比營養關一般的食用菌生產多以棉籽殼、玉米芯等秸稈為原料。但是,這些原料中的營養成分均以碳素為主,不能滿足食用菌菌絲的生長需要,雖然也能出菇,但產菇量很少,菌絲不健壯、抗性差。因此,配方中應加入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它可使蘑菇營養全面、豐富,菌絲健壯、旺盛,具備較高的抗雜、抗病能力。
2.菇棚消毒殺菌關當下,發菌或出菇多在大棚內進行,因此,棚內的消殺應按照嚴格、徹底的原則進行,不要心存僥幸。尤其是老菇棚,自身潛伏著大量雜菌、病原菌,很多菇農忙于播種生產,加上防范意識、預防概念的欠缺,往往就忽視了對菇棚的消殺處理,結果就會造成大面積污染,有時甚至出現難以挽回的損失。處理辦法:將菇棚予以修整,揭掉草苫等覆蓋物,修補或更換棚膜后,將800倍辛硫磷隨水灌入,然后地毯式噴灑百病傻溶液,密閉菇棚,暴曬2-3天,再重復用藥一次,密閉2天后打開通風,地面撒布石灰粉,之后即可將播種后的菌袋移入進行發菌。
3.熟料接種操作關熟料接種的傳統做法是使用高錳酸鉀、甲醛或煙霧劑進行熏蒸處理后,再進行接種操作。這種方法所用藥物殘效期較長、殘留量較大、污染率高,按照綠色食品的相關規定,食用菌生產中應禁止使用。筆者使用“食用菌接種凈化機”進行接種操作,開機10分鐘后,即可在機器發出的微風中接種,對人體無害,而且防雜效果好,接種成功率高,使接種操作變得輕松自如。
4.發菌期間病蟲關盡管前期已經對菇棚進行了徹底消殺,但在發菌期間,管理人員的進出、不斷的通風等等,還是會使新的雜菌進入棚內,因此預防工作不能松懈。一般可使用百病去無蹤或賽百09預防和抑殺病菌,氯氰菊酯殺滅蟲類,用藥方向是墻體、地面以及通風口、門口等處空中也可少量噴霧。
5.出菇期間預防關整個發菌期間,除堅持藥物預防外,還應密切觀察雜菌病害的“動向”,發現初始污染或病害癥狀,應立即予以徹底處理。方法是:使用百病傻等藥液涂刷污染斑塊,或者直接對污染處撒施藥粉,即可將病原徹底殺滅。對污染菌袋實行藥物處理以后,輕者可繼續出菇;污染嚴重者,在殺滅雜菌后,經過處理可作為有機肥料施入底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