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害。溫度在9℃以下時,薯塊的細胞原生質活動停滯,正常生理活動受破壞。冷害輕的,發生硬心,味還帶甜;嚴重的味苦,也有硬心。薯塊維管束附近出現紅褐色,后變為棕褐色,品質下降。
2.凍害。溫度在-2℃時,薯塊的間隙結冰,引起組織破壞,發生凍害。溫度升高,引起爛薯。
3.病害。紅薯貯藏期間的主要病害是軟腐病、黑斑病和莖線蟲病。薯塊帶病入窖,在高溫條件下,受病感染并蔓延。
4.濕害。發生在入窖初期。窖溫較高,常出現呼吸高峰,薯塊內水多,濕度大,表面遇冷氣凝結成水珠,形成發汗。
5.干害。窖內濕度過低,薯塊的細胞原生質失水過多,造成生理萎縮,引起酶活力失常,呼吸強度加強,有機物分解,形成潰爛、糠心。
6.缺氧。貯藏初期,氣溫較高,呼吸強度大,窖內氧氣耗量較多,如果封窖過早或裝放薯塊過滿,致使窖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發生爛窖。 (馮一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