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花生主產區的河北花生種植面積在減少,政府部門的統計面積為600多萬畝。而花生品種改良緩慢、市場價格頻繁波動、花生收購價低于預期等原因導致花生種植戶持觀望態度而普遍惜售,主要市場購銷冷清。業內人士建議,國家應加快品種改良,并大力扶持訂單農業,確保農民收益。
深州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已經動員信息員下農村向農民宣傳企業收購政策。生產經理宮世濤說,農民種花生,帶殼花生的價格如果能達到2.5元/斤,農民就能得到利潤,如果價格低于2.5元/斤,農民就會賠本。
衡水深州市旭日精選花生加工廠總經理蘇秀朋反映,在今年花生收成受雨水過多影響而減產的情況下,當地花生種植戶因對日后收購價格持觀望態度而普遍惜售,目前已售出的花生僅占總量的兩成左右。據蘇秀朋估計,與往年相比,花生種植戶至少將少收入1/3。此外,在年景較好的2007年,花生米收購價格最高達8200元/噸,這也是大多數花生種植戶對后期行情抱有更高期望的主要原因。
蘇秀朋認為,多年一成不變的傳統花生品種抗病、抗災能力弱,成為今年遭遇不利氣候出現減產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說:“種子更換周期一貫比較長,目前品種的抗旱、抗澇的能力都比較差,老百姓種花生還在‘靠天吃飯’,一旦出現天氣異常就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大名縣孫甘店鄉鄉長范玉興說:“花生果的價格是2.4元?斤。花生米價格現在是每斤3.2元,往年好的時候(每斤價格)達到4.2元-4.3元,最高達到4.6元。市場價格波動太大,老百姓不愿意賣。”
“國家應規范花生種子市場,不斷更新品種,現在有的農民種的都是十幾年甚至二十年前的品種。因為,目前花生種子生產比較混亂,沒有培育出優良的品種。”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李玉榮說,國家可以對具有花生育種、繁種能力的部門給予良種補貼,由這些機構向農民免費提供一部分種子及相關技術指導,以降低農民更換品種的風險和成本。
李玉榮還認為,對于在油料作物中產量比較高的花生,國家應對種植戶予以花生良種補貼。河北省行唐縣西正村村支書范進中也希望國家能將花生納入良種補貼范圍,并控制農資成本。
因種花生效益好、管理方便,河北新河縣仁讓里鄉后沙村農民劉金魚家里種了2畝花生。他說,今年挨家挨戶來收花生的小商小販比往年少了,附近也沒有花生加工企業,花生暫時無處可賣。劉金魚建議,國家應在花生種植面積大的地域引進一批花生深加工企業,這樣在家門口就可以賣花生。
花生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無論是播種還是收獲,用工較多。李玉榮認為,花生收獲是個大問題,是提高花生品質、減輕勞動強度一個重要措施。他建議國家大力推廣花生產業機械化作業,尤其是加大機械化收獲力度。
河北大名縣孫甘店鄉鄉長范玉興認為,有關部門應大力鼓勵發展訂單農業,種植戶與加工企業在當地政府協調下提前簽訂收購合同,在保證農產品銷售市場價格穩定的同時也確保農民收益穩定,降低種植風險。
范玉興說,鄉政府目前正與山東嘉里油廠進行協商,政府跟企業共同制定收購價,花生米收購價格比市場價格高出0.4元-0.5元。(農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