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陜西糧倉”之稱的渭南市, 玉米種植面積高達70萬畝,平均每戶農民擁有4畝耕地,其中先鋒的先玉335品種的播種面積就達到10萬畝。10月16日,一場先鋒公司的現場脫粒會正在火熱進行著,直到這一天三張鄉薛家村農戶王占和的一顆心才放了下來。今年4月份王大爺播種了5畝夏季 玉米,持續的陰雨天氣不禁讓他擔心起今年的收成。如今在脫粒會現場,稱重結果顯示畝產近959斤,比其它品種多產200斤以上,面對如此令人欣喜的成果,他最想感謝的就是一年來多次向他提供服務的先鋒公司技術人員。
“三會”技術推廣服務惠及百萬農民
經過對中國市場近五年的成功探索,先鋒創立了以現場會(苗期、中期、收獲)、脫粒會、農民會為主的“三會”推廣服務體系。其中,現場會是向農民展示 玉米生長不同階段的狀態,給農民進行示范,并解決農民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脫粒會是在 玉米收獲季節,組織農民參觀種植戶的收獲過程、估測產量,通過農戶預估值與實際產量之間的巨大反差,讓農戶認識到產品的優越性。農民會是在農閑時節,邀請專家為農民進行農藝知識的培訓。
2009年先鋒開展的“三會”已達5萬余場,對全國近160萬以上的農民進行了農技培訓。
考慮到中國高度分散的小農戶種植形態,先鋒推出了“服務增值”計劃---通過優質高效的服務,幫助農民“向每一畝地要效益”。王占和正是先鋒“服務增值”計劃的百萬受益農民之一。通過此類的現場為農戶脫粒測產等一系列服務舉措,先鋒幫助農民擇選優良品種,同時也讓農民及時獲得了農技知識。
先鋒良種國際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劉石說:“先進科學的種植方法、良好的田間管理對玉米的優質高產起著重要作用。打造專業的服務體系,以市場化手段提高農業效率,以‘服務增值’實現增產增收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先鋒公司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務體系,通過示范、培訓、田間地頭演示、農機補貼和糧食收購等多種形式,先鋒盡最大可能把優質的服務惠及百萬農民。截至2009年,公司累計向農民投入的農機補貼達到2200余萬元,資助農戶購置了22000多套播種設備---“氣吸式播種機”,并對數以萬計的農機手進行了技術培訓,成功推廣的單粒播種技術成為中國 玉米種業的新標桿。
GRM系統將提供完善個性化服務
在做好“三會”服務的基礎上,為滿足廣大農民的個性化服務需求,應對未來農業發展的挑戰,先鋒今年開始推廣GRM系統(農戶關系管理系統),通過向每一個農戶發放農戶卡,從經銷商、零售商的電腦網絡終端搜集農戶的生產需求信息,用數字化方式將市場營運狀況在第一時間全面掌握。“掌握農戶需求信息,完善經銷管理方式將促進我們從產品導向向市場化導向的經營方式過渡,充分發揮市場化機制作用,從而向農戶提供大規模定制服務。”劉石說。
GRM系統將在全國構建以“先鋒---信息系統與網絡---經銷商及零售商---普通農戶”工作網絡為核心的“農戶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這將使得先鋒農業科研、農民培訓、農技推廣緊密結合和一體化發展。通過聯合商業計劃等培訓,向經銷商及零售商教授商業管理、市場推廣等知識,先鋒從而完成對自身整個商業價值鏈的打造。整個GRM系統一旦全面運行,先鋒的整個網絡可以幫助農民獲得更多的受益。不但可以通過購買先鋒的種子贏得積分,參加各類培訓活動,農民還可通過手機及其它媒體定向接受良種及農情信息,讓農民以最快速度調整生產計劃,從而獲得最大的收益。
今后,先鋒希望通過向農戶提供專業化定制服務,最終實現經營模式的市場化創新,從而為推進中國農業市場化、產業化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農民日報 楊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