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鈴蟲是棉花的主要害蟲,幾乎每年都要對其防治,隨著防治次數和時間的推移,棉鈴蟲的抗藥性明顯增強。
究其原因,除棉鈴蟲自身抗藥能力增強外,棉農防治中的失誤也是造成棉鈴蟲抗藥性增強的主要原因。濫用農藥,造成棉鈴蟲天敵數量減少:多年來,我國大多數棉農在棉鈴蟲防治上仍為一家一戶分散操作,不管棉鈴蟲的防治指標是否達到,也不考慮棉鈴蟲自然天敵數量的多少,見蟲就治,盲目噴藥。結果在防治中因施藥次數過多,致使防治成本增大,并大量殺傷自然天敵,削弱了自然天敵對棉鈴蟲的殺傷力,造成防治效果不佳。恨蟲不死,盲目加大用藥量:在棉鈴蟲的長期防治過程中,由于防治不適期,用藥不當,造成防治效果下降。而一些棉農為了想一下子把蟲殺絕,盲目地加大用藥量,使用藥量成倍增加。結果適得其反,使棉鈴蟲的抗藥性增強,形成惡性循環,給防治帶來極大困難。長期單一用藥,造成防效降低:長期以來,廣大棉農習慣于長時間、高濃度單一使用某種農藥,提高了棉鈴蟲對該藥的高抗性,致使藥效逐年降低,即使有些用戶在防治中混合使用農藥,但大多數都屬同一性質的農藥混用,不是將不同性質類別的農藥合理搭配,致使防效降低,棉鈴蟲抗藥性逐年增強。
針對棉鈴蟲的抗藥性增強可采取的相應對策:利用天敵,綜合防治:一是綜合運用各種措施,保護、增強和利用天敵;二是利用天敵生物農藥進行防治。利用棉鈴蟲天敵既能有效地控制棉鈴蟲危害,不使其產生抗藥性,又能保證棉花高產優質,減少環境污染,促使棉田生態走向良性循環。加強預測預報,準確及時防治:在充分利用天敵的基礎上,認真做好棉田的蟲情調查,準確掌握蟲口密度和危害程度,抓住防治有利時機,選用有效方法進行科學防治。化學防治,對癥用藥:依照防治指標,選用高效對路農藥,采用合理的噴藥濃度,在蟲卵孵化高峰期噴藥,噴藥時一要避免中午高溫強光時段,二要做到下托上扣四面打透,三要加入增效劑,既能提高藥效,又能克服或延緩棉鈴蟲抗藥性,四要限制菊酯類農藥的使用次數,因棉鈴蟲對其有很強的抗性。通過化學防治,可把棉鈴蟲控制在經濟危害水平之下。 (封丘縣李莊鄉人民政府盧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