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安徽省農委向各有關市、縣(市、區)農委下發通知,要求認真做好兩系稻種子生產災情核查上報工作。
安徽省是兩系稻種子生產大省,常年制種面積14萬畝左右,其中省內種子生產基地約4萬畝。受今年7月22至8月12日長期低溫寡照的極端異常天氣影響,兩系雜交稻制種發生不育系育性非正常轉換,自交結實,部分種子生產田報廢。為及時了解基地及企業受災情況,維持社會穩定,根據安徽省農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農業應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皖農辦〔2009〕275號)精神,現就做好災情核查上報工作進行專門部署:
通知要求高度重視兩系稻制種受災問題。這次兩系雜交稻生產災情是一場50年一遇、人力不可抗拒的特大、特殊自然災害,具有受災面積大、涉及范圍廣、損失金額巨大,種子生產企業無力抗拒等特點,各地農委對災害的突發性、嚴重性、緊迫性和衍生性要有充分認識。由此可能產生三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制種企業與農戶合同兌現問題,由于制種面積大,涉及金額巨大,生產企業可能無力支付,從而引起制種農戶集體上訪,影響社會穩定。二是由于兩系制種基地大面積報廢,必將造成下年度種源供不應求,影響正常水稻生產。三是由于種子緊俏,有些企業鋌而走險,以次充好,銷售不合格種子,給明年農業生產帶來巨大安全隱患。對此,受災市、縣(市、區)農業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受災應急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辦事機構和應急負責單位分工,對災情密切關注,積極應對,積極向同級政府做好災情匯報。
通知指出要認真做好災情核查上報工作。為了解受災實際情況,把握主動,受災縣(市、區)農業部門要及時到每個制種基地分片逐戶填表核查登記受災品種、委托制種單位、基地生產單位、生產面積、自交結實情況、損失情況,并形成文字材料上報至市農委,市農委于9月15日前匯總上報并發電子郵件至省農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