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規律
1、辣椒根腐病的病原菌為腐皮鐮孢菌。在土壤可以存活10年以上,傳播渠道主要靠肥料、農具、雨水及流水等傳播。
2、辣椒根腐病的發生與溫度關系密切。22-26℃最適合發病。超過30℃發病率在2%以下。
3、辣椒根腐病濕度越大、發病越重。大水漫灌發病重,小水勤澆發病輕。
二、癥狀
辣椒根腐病多發生于定植后。發病初期、病株枝葉特別是頂部葉片稍見萎蔫,傍晚至次日早晨恢復,癥狀反復數日后.葉片全部萎蔫、但葉片仍呈綠色;病株的根莖部及根部皮層呈淡褐色及深褐色腐爛,極易剝離,露出木質部;橫切莖觀察,可見微管束變褐色,后期潮濕時可見病部長出白色至粉紅色霉層(病菌分生孢子)。
三、防治
1、輪作換茬。根據致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時間長的特點,在茬口安排上要與大白菜、甘藍、大蒜、大蔥等作物實行5年以上的輪作,是減少或杜絕辣椒根腐病發生的重要栽培條件。
2、杜絕初浸染源。要解決栽培辣椒的育苗問題,一般情況,辣椒苗要自己解決,如情況特殊需要購買苗子,絕對不要在發病區購買,以有效杜絕因購買苗子而引起辣椒根腐病的傳播發生。
3、科學管理,防止積水。整地時一頭要挖好排水溝;采用壟栽,一壟栽雙行,既利于提早封壟,又利于通風采光和田間管理;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中后期追肥,采用配制好的復合肥母液隨澆水時澆施,或順壟撒施后澆水,防止人為管理造成辣椒根部受傷。
4、發病田的隔離。如在辣椒田里發現一株或幾株出現中午萎蔫,晚上稍恢復的情況,就應立即拔除,帶出田外燒掉,然后用土拌石灰掩埋辣椒株附近,隨后封閉全田。
5、加強栽培管理。據調查,同一地塊高壟栽培比低壟栽培明顯發病輕;用塑料薄膜覆蓋發病輕。因此,高壟栽培并用塑料薄膜覆蓋。應合理進行灌溉。不要大水漫灌,有條件可進行滴灌,保持土壤半干半濕狀態,及時增施磷鉀肥,增強抗病力。
6、藥劑防治。定植時進行土壤消毒,緩苗后進行藥劑預防,發病初期噴灑或澆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及時進行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