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學名 Acherontia styx (Westwood) 屬鱗翅目,天蛾科。別名芝麻鬼臉天蛾。分布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浙江、江西、湖北、廣東、廣西、云南等省。 寄主 芝麻、茄子、馬鞭草科、豆科、木犀科、唇形科等植物。 為害特點 以幼蟲食害葉部,食量很大,嚴重時可將整株葉片吃光,有時也為害嫩莖和嫩莢,發生數量多時,對產量有很大影響。 | |
|
|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約50mm,翅展100一120mm。頭胸部褐黑色,胸部有黑色條紋、斑點及黃色斑組成的骷髏狀斑紋。腹部背面有藍色中背線及黑色環狀橫帶,兩旁及側面土黃色,各節后緣黑色;腹面黃色。胸足較短,黑色,各節間具黃色環紋。前翅狹長,棕黑色,翅面混雜有微細白點及黃褐色鱗片,呈現天鵝絨光澤,上具的橫線及外橫線由數條黑色波狀線組成,橫脈上具1黃色斑,近外緣有橙黃色叢條;中室有1灰白小圓點。后翅杏黃色,有2條粗黑 |
|
橫帶。卵球形,直徑約2mm,淡黃色。幼齡幼蟲體色較淡,頭、胸部有明顯的淡黃色顆粒;老熟幼蟲體長92?110mm;頭部深綠色,兩側具黃、黑縱條,前胸較小,體色青綠,第1?8腹節具黃色至灰褐色斜紋,斜紋上緣藍色,背面有藍色點,胸足褐綠色;氣門黑色,外具黃色環。該幼蟲還有一色斑型:體色暗褐色略帶紫色,前胸有黑點,中、后胸背上有許多黑條,腹部1?8節兩側有灰色斜紋,背面具灰黃色散點。蛹長55?60mm,紅褐色,后胸背面有1對粗糙雕刻狀紋,腹部5?7節氣門各具l橫溝紋。此外,廣東、廣西和云南一帶,還有一種A.lachesis Fabricius 稱鬼臉天蛾,與芝麻天蛾是近似種,為害作物也大同小異。 生活習性 該蟲在河南、湖北等地年生一代,在江西、廣東、廣西年生2代,廣東以南年生3代;各地均以末代蛹在土下6?10cm深的土室中越冬。湖北一代區成蟲于6月上旬出現,6月中、下旬產卵,7月中、下旬幼蟲為害盛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老熟幼蟲入土化蛹越冬。二代區,第一代幼蟲出現在7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蟲出現在9月。三代區,7月上旬發生數量多。幼齡幼蟲晚間取食,白天棲息在葉背;老齡幼蟲晝夜取食,常將葉片吃光。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受驚后,腹部環節間摩擦可吱吱發聲。幼蟲隨齡數的增加有轉株為害的習性。卵散產于寄主植物的葉面或葉背。 防治方法 (1)成蟲盛發期可用燈火誘殺。(2)幼蟲盛發時,提倡使用25%滅幼脲3號懸浮劑500一600倍液或2%巴丹粉劑每667m2 2.5kg、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5%愛卡士乳油1500倍液。其他殺蟲劑和施藥方法參見芝麻莢野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