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學名 Cin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 鱗翅目,刺蛾科。別名刺蛾、八角蟲、八角罐、洋辣子、羊蠟罐、白刺毛。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陜西、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臺灣。 寄主 麻類、桑樹、茶樹、蘋果、梨、桃、李、杏、櫻桃、山楂、海棠、棗、柿、石榴、栗、核桃、柑桔、榆等多種果林及藥用植物、花卉等。 為害特點 幼蟲食葉。低齡啃食葉肉,稍大食成缺刻和孔洞,嚴重時食成光稈。 | |
|
|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5mm,翅展33mm左右,體肥大,黃褐色,頭胸及腹前后端背面黃色。觸角絲狀灰褐色,復眼球形黑色。前翅頂角至后緣基部1/3處和臀角附近各有1條棕褐色細線,內側線的外側為黃褐色,內側為黃色;沿翅外緣有棕褐色細線;黃色區有2個深褐色斑,均靠近黃褐色區,1個近后緣,1個在翅中部稍前。后翅淡黃褐色,邊緣色較深。卵橢圓形,扁平,長1.4?1.5mm,表面有線紋,初產時黃白,后變黑褐。數十粒塊生。幼蟲體長16?25mm,肥大,呈長方形,黃綠色,背面有1紫褐色啞鈴形大斑,邊緣發藍。頭較小,淡黃褐色;前胸盾。半月形,左右各有1黑褐斑。 |
|
胴部第2節以后各節有4個橫列的肉質突起,上生刺毛與毒毛,其中以3、4、10、11節者較大。氣門紅褐色。氣門上線黑褐色,氣門下線黃褐色。臀板上有2個黑點,胸足極小,腹足退化,第1?7腹節腹面中部各有1扁圓形“吸盤”。蛹長11?13mm,橢圓形,黃褐色。繭石灰質堅硬,橢圓形,上有灰白和褐色縱紋似鳥卵 | |
|
防治方法 (1)秋冬季摘蟲繭或敲碎樹干上的蟲繭,減少蟲源。(2)在幼蟲盛發期噴灑80%敵敵畏乳油1000一12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一15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亞胺疏磷乳油1300倍液、5%來福靈乳油3000倍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