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學名 Popillia mutans Newman 鞘翅目,麗金龜科。別名豆藍麗金龜、無斑弧麗金龜。分布除新疆、西藏、青海未見報道外,廣布全國各地。 寄主 棉花、玉米、高粱、大豆、月季、黑梅、玫瑰、芍藥、合歡、板栗、蘋果、彌猴桃等。 為害特點 成蟲群集為害花、嫩葉,致受害花畸形或死亡。為害較普遍、嚴重。 | |
|
|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1?14mm,寬6?8mm,體深藍色帶紫,有綠色閃光;背面中間寬,稍扁平,頭尾較窄,臀板無毛斑;唇基梯形,觸角9節,棒狀部3節,前胸背板弧拱明顯;小盾片短闊三角形,大;鞘翅短闊,后方明顯收狹,小盾片后側具1對深顯橫溝,背面具6條淺緩刻點溝,第2條短,后端略超過中點;足黑色粗壯,前足脛節外緣2齒,雄蟲中足2爪,大爪不分裂。卵近球形,乳白色。幼蟲體長24?26mm,彎曲呈“C”型,頭黃褐色, 體多皺褶,肛門 |
|
孔呈橫裂縫狀。蛹裸蛹,乳黃色,后端橙黃色。 生活習性 年生一代,以末齡幼蟲越冬。由南到北成蟲于5?9月出現,白天活動。安徽8月下旬成蟲發生較多。成蟲善于飛翔,在一處為害后,便飛往別處為害,成蟲有假死性和趨光性。其發生量雖不如小青花金龜多,但為害期長,個別地區發生量大,有潛在危險。 | |
|
防治方法 參見中華弧麗金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