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Taiwania circumdata(Herbst)鞘翅目鐵甲科。別名 甘薯臺龜甲、甘薯青綠龜甲。分布在福建、臺灣、海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蘇等省。 寄主 甘薯、蕹菜及旋花科植物。 為害特點 成、幼蟲食葉成缺刻或孔洞。 | |
![]() |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4.2?5.6mm,半圓球形,體背拱隆,黃綠色至青綠色,具金屬光澤,前胸背板、兩鞘翅四周全向外延伸成“龜”狀,延伸部分具網狀紋,前胸背板后方中央有2條緊靠的黑斑紋,有的合并在一起,鞘翅背面隆起處邊緣有一黑色至黑褐色“V”形斑,中縫處有1縱紋,粗細不等,有的消失。觸角11節,淺綠色,有的末端有2?3節黑褐色,向后伸過鞘翅肩角處。卵長1mm左右,深綠色,長橢圓形。末齡幼蟲體長5mm,長橢圓形,體背中間生隆起線,蟲體四周生棘刺16對,前邊2個同生在一個瘤上,后邊2個很長,為其余棘刺2倍,1對尾須。 |
|
蛹長5mm左右,體扁長方形,淺綠色,前胸背板大,四周具小刺,頭部隱蔽在其下。1?5腹節兩側有扁平大棘突1個。 生活習性 浙江年生4代,江西、湖南4?5代,四川5代,福建6代,廣東5?6代,以成蟲在雜草、枯葉下、石縫或土縫中越冬,浙江氣溫14℃以上時,越冬成龜甲到甘薯苗上為害,5月中下旬繁殖第一代,各代成蟲盛發期如下:一代6月下旬一7月上旬,二代7月下旬,三代8月中下旬,四代9月下旬-10月上旬,于10月下旬-11月中旬開始越冬。每年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受害重。羽化后1?2天后開始取食,壽命長,浙江一代29天,二代63天,三代74天,四代181天。羽化后一周交尾產卵,產卵期長:福建晉江6?103天,每雌產卵量497?697粒,少者35粒,最多2315粒,卵散產在葉脈附近,幼蟲共5齡,老熟幼蟲于薯葉蔭蔽處不食不動,經1-2天尾部粘附在葉背面化蛹,蛹期5?9天左右。 防治方法 見 甘薯蠟龜甲指名亞種。 | |






和甘薯蠟龜甲.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