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褐色,亞球形或廣橢圓形,光滑,大小25?35×20一25(μm);柄不脫落,與孢子等長、無色。寄生在扁豆、菜豆、綠豆等植物上。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南方該菌主要以夏孢子越季,成為該病初侵染源,一年四季輾轉傳播蔓延;北方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擔子和擔孢子。擔孢子侵入寄主形成銹子腔階段,產生的銹孢子侵染綠豆并形成皰狀夏孢子堆,散出夏孢子進行再侵染,病害得以蔓延擴大,深秋產生冬孢子堆及冬孢子越冬。北方該病主要發生在夏秋兩季,尤其是葉面結露及葉面上的水滴是銹菌孢子萌發和侵入的先決條件。夏孢子形成和侵入適溫15?24℃,10?30℃均可萌發,其中以16?22℃最適。日均溫25℃,相對濕度85%潛育期約10天,綠豆進入開花結英期,氣溫20℃以上,高濕、晝夜溫差大及結露持續時間長易流行,秋播綠豆及連作地發病重。南方一些地區春植常較秋植發病重。
防治方法 (1)種植抗病品種。(2)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3)春播宜早,必要時可采用育苗移栽避病。(4)清油田園,加強管理,適當密植。(5)發病初期噴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萎銹靈乳油8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2000一3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80%新萬生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樂必耕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40%杜邦福星乳油9000倍液,隔15天左右一次,防治1次或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