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主要為害莖稈、葉鞘,也侵害葉片和穗部。病部產生長橢圓形、鐵銹色夏孢子堆,多先發生于葉背,散生,發病嚴重時愈合成長條形。成熟散出大量銹褐色粉末(夏孢子)。生長后期形成黑色冬孢子堆。
病原 Puccinia graminis var. secalis Eriks et Henn.稱禾柄銹菌黑麥變種,屬擔子菌亞門真菌。形態特征 參見小麥稈銹病。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該菌在黑麥、大麥、冰草等植物上產生夏孢子、冬孢子,在小檗和十大功勞屬植物上產生銹孢子和性孢子。但病菌在南方以夏孢子世代在麥苗上越冬,春季借風雨傳播為害。發病適宜溫度18?25℃,潛育期7?14天。雨量多、葉面潮濕、施氮過多有利于發病。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黑麥品種。(2)藥劑防治參見小麥稈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