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禾薊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 (Uzel)纓翅目,薊馬科;稻簡管薊馬Haplothrips (Fabricius)纓翅目,管薊馬科。
寄主 玉米、高粱、水稻、谷子等。
為害特點 同玉米黃呆薊馬。
形態特征 同水稻害蟲一禾薊馬、稻管薊馬。
生活習性 禾薊馬在貴州年生13代,越冬代成蟲于翌年3月初在麥田活動,5月上旬遷入稻田,水稻孕穗未期,成蟲大量遷入產卵繁殖,是水稻開花期主要害蟲,日均溫21?27℃經10?18天完成1代,日均溫17.2℃成蟲存活73天,27.2℃僅存活20天。該蟲成、若蟲均較活潑,多在心葉中活動,其習性別于玉米黃呆薊馬。該蟲主要發生在玉米喇叭口期前后。北京6月中下旬大發生,此間如降雨頻繁、降雨量大,蟲口迅速下降。稻管薊馬 貴州年生8代,以成蟲越冬,翌年在小麥揚花期或剛剛抽穗或抽穗不久的稻
穗上或在玉米雄穗上產卵,成蟲也喜歡在玉米喇叭口里活動。干旱麥田是玉米薊馬的重要蟲源,干旱缺肥田利其發生和為害。
防治方法 (1)鄰近麥田的玉米田要加強水肥管理,發現干旱時,適時澆水施肥,可減輕受害。(2)蟲口密度大或有可能大發生的地塊及時噴灑20%丁硫克百威乳油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8%愛比菌素乳油、10%除盡乳油20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25%輝豐快克乳油1500?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