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良種補貼是落實中央惠農政策的重要內容,是確保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大舉措。今年,國家良種補貼政策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是實行小麥、玉米、棉花、水稻良種補貼全覆蓋;二是明確了今年良種補貼“堅持整體推進、堅持品種擇優、堅持公開推介、堅持農民自愿”四條原則。值得注意的是在良種補貼方法上,現金直補方法已經得到官方的肯定和支持,表明良種補貼方法將會實行根本的轉變。
在實行直補之前,良種補貼始終采用售價折扣的方式,補貼不直接發給農民,而是通過主管部門組織招投標,種業公司中標后領取補貼,然后以折扣售價方式將種子賣給農民。這個補貼方法最典型的弊端是,有些地方為了地方部門利益,或者是個別地區利益,為了拿國家良種補貼,因此把本來不是良種,或者是比別人差的種子作為良種,評定審定了以后拿到這個補貼,這樣農民買到的種子實際上不是良種。到頭來,真正的好企業沒有中標,導致了部分地方良種補貼工作中出現了坑農害農的現象,其結果是有實力種子公司、良種推廣、農民都沒有從中受益,由于之前的良種補貼政策上的缺陷,在執行過程中存在漏洞,結果導致了這幾個目標沒有一個真正實現,良種推廣也是大打折扣。
正是看到了先前良種補貼的這個弊端,今年3月5日,農業部、財政部聯合下發文件,良種補貼資金采取現金直接補貼或售價折扣補貼方式。水稻、玉米良種補貼采取現金直接補貼的方式,實行良種推介、自愿購種、直接發放。小麥、大豆、棉花良種補貼可以采取售價折扣補貼的方式補貼農民,也可以采取現金直接補貼的方式,各省(區、市)農業、財政部門可結合本地實際和作物品種特點從中選擇確定補貼方式。文件從政策制度上肯定了現金直補方法,也是對之前良種補貼所存在弊端進行的調整,可以看出現金直補方法是形勢必然,大勢所趨。
同之前的補貼方式相比,現金直補方式不僅簡單明了,而且堵住了補貼發放中的漏洞,避免了管理部門的權力尋租,逃離了地方部門的爭相逐利,把良種的選擇權真正交到了農民的手里,自然受到了農民的歡迎,也將有力地推動中國種業的良性發展。 (農民日報 楊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