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農業廳文件
魯農市信字〔2009〕27號
各市、縣(市、區)農業局(農委),有關種子企業:
自2008年9月5日起,省廳對全省有資質的種子企業生產、經營的小麥種子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本次監督抽查工作由山東省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以下簡稱省質檢站),依據《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芽試驗、真實性和品種純度鑒定、水分測定,扦樣、檢驗程序和結果判定依照《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和《農作物種子標簽通則》等有關規定進行。
本次抽查共扦取89家種子企業的275個小麥種子樣品,涉及小麥品種26個,代表數量6823900公斤;品種以濟麥19號、20號、22號、良星99、濰麥8號、煙農24為主,所扦樣品代表的種子批全部為企業倉庫內包裝待銷或銷售的商品種子。
二、抽查結果
經綜合評定,在本次抽查的89家小麥種子企業的275個樣品中,符合標準規定值和標簽標注值要求的樣品235個,占樣品總數的85.5%。在89家企業中,有59家企業所扦取的樣品全部合格,企業合格率為66.3%。
在抽查的275個樣品中,凈度指標全部合格,合格率為100%;發芽率指標有266個樣品合格,樣品合格率為96.7%,臨沂市坤元種業有限公司的臨麥2號等9個樣品不合格;水分指標有263個樣品合格,樣品合格率為95.6%,山東省種子總公司的煙農19號等12個樣品不合格;純度指標有253個樣品合格,樣品合格率為92.0%,萊州市魯豐種業有限公司的濟麥20等22個樣品不合格;梁山縣水泊種業有限公司的濟麥22等6個樣品農藝性狀與品種審定公告描述不符(詳見附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本次抽查結果顯示,我省小麥種子質量總體較好,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種子純度不合格因素較為明顯。盡管種子純度指標樣品的合格率為92.0%,但有22個種子樣品純度不合格;有53個樣品增加了容許差距后才達到標準要求,占樣品總數的19.3%。主要是由于煙農21等老品種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遺傳變異,選擇使用不當;個別企業甚至用其他品種替代中標品種造成的。
(二)部分種子發芽率、水分較低。雖然發芽率水分指標樣品合格率分別為97.1%、95.6%,但有55個樣品增加了容許差距后才達到發芽率標準要求,占樣品總數的20%;有65個樣品增加了容許差距后才達到水分標準要求,占樣品總數的23.6%。主要是個別企業在加工、儲藏保管不當,種衣劑使用不當造成的。
(三)種子標簽問題比較突出。在監督抽查中發現,有的企業種子標簽標注不規范,標簽標注小數點位數與國家標準不符,有的標注缺項,有的企業不同品種使用一種包裝物,有的包衣種子沒有警示標志等。
(四)少數企業質量管理較松。少數企業對種子質量管理不夠重視,未健全種子生產檔案,對加工、貯藏、銷售情況沒有記載,倉庫種子存放不規范,標示不清。
四、整改要求
針對在本次小麥種子質量監督抽查中出現的問題,各級農業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在生產、加工、貯藏、經營等環節加大監管力度,進一步提高我省小麥種子質量總體水平。
(一)督促不合格樣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整改。各級農業部門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督促不合格樣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整改,跟蹤不合格種子的處理情況,對整改無效且問題仍然突出的企業,應由發證單位按照有關規定重新對其生產和經營資格進行審查,吊銷或收回許可證。請各市于7月31日前將整改、處理情況報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
(二)進一步加強種子質量監督抽查。要加大種子質量監督抽查力度,擴大監督抽查作物和范圍;引導種子企業強化質量意識,加強質量管理,全面提高種子質量水平。
(三)強化種子生產、加工和貯藏過程的質量管理。種子企業要加強種子田的管理,嚴格執行種子生產技術規程,嚴格按照原品種特征特性去雜去劣、提純保純,切實搞好加工、包衣、貯藏等環節的質量控制。
(四)加強種子標簽管理。認真開展《農作物種子標簽通則》等標準規范的宣傳、培訓,把規范種子標簽標注作為今后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的重要內容,督促企業嚴格按照《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和《農作物種子標簽通則》等規定進一步規范標簽標注內容。
附件:2008年全省小麥種子質量監督抽查檢驗結果匯總表.xls
二00九年七月九日











![[人民日報] 我國篩選出耐鹽堿種質資源1100多份](http://518pifa.cn/file/upload/202411/08/0923038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