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常年雜交中稻種植面積900余萬畝,分布在全市40個區縣的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地形、不同小氣候環境里。由于溫、光、水等自然資源條件的差異,致使市內不同區縣、不同鎮鄉、不同村社、不同地點種植的水稻品種生育期差異極大,其變幅長達2-29天不等。為摸索我市雜交中稻在不同地區生育期的變化特點,我們對2006-2008年的市區域試驗資料結合市水稻育種家自育品種多點試驗、示范的結果和我站大面積水稻品種追蹤調查結果以及國家水稻區域試驗長江上游組的匯總資料進行了初步整理分析,生育期變化情況如下:
一、2006-2008三年市水稻區試生育期變化情況
據2006-2008三年市水稻區試分組生育期平均結果,A、B、C、D四個組別相同試驗點不同年份生育期差異較大的為:潼南試驗點(海拔249米)差7.1天、合川(海拔300米)試驗點差7.3天、江津試驗點(海拔330米)差8.3天、榮昌試驗點(海拔330)差8.7天、秀山試驗點(海拔400米)差9.6天,以秀山縣試驗點B組生育期平均的年間差最大,2006年為154.4天,2007年為144.8天,2008年為146.7天,相差9.6天。以萬州試驗點(海拔328米)B組生育期平均的年間差最小,2006年為153.5天,2007年為152.0天,2008年為153.4天,僅差1.5天,相同品種相同試驗點不同年份生育期變幅為1.5-9.6天。
2006-2008年相同組別不同試驗點生育期差異顯著,C組2006年開縣試驗點平均生育期為159.5天,榮昌試驗點平均生育期為147.1天,不同試驗點生育期平均極差為12.4天,為三年最小。B組2007年涪陵試驗點平均生育期為168.6天,秀山試驗點平均生育期為144.8天,不同試驗點生育期平均極差達23.8天,為三年最大。2006-2008三年區試品種同組不同試驗點生育期平均極差為12.4-23.8天。
二、市水稻育種家自育品種多點試驗、示范生育期變化情況
據我市水稻育種家自育品種生產示范結果,2006-2008年Q優6號、Q優108、慶優108在秀山點(海拔400米)、永川點(海拔300米)、南川點(海拔820米)、萬州點(海拔380米)、梁平點(海拔450米)的試驗示范結果資料。同點同品種生育期年度間極差變幅1-6天,同年同品種不同點的生育期極差為: Q優6號2006年為24天、2007年為29天、2008年為25天,Q優108號2006年為27天、2007年為27天、2008年為25天,慶優108號2006年為26天、2007年為27天、2008年為26天,同年三個品種不同點的生育期極差變幅為24-29天。
2006-2008年渝優11、渝優12、渝優13三個品種在永川點(海拔290米)、南川點(海拔700米)、長壽點(海拔300米)、黔江點(海拔400米)、綦江點(海拔800米)的試驗示范結果資料。同點同品種生育期年度間極差變幅1-6天,同年同品種不同點的生育期極差為:渝優11號2006年為17天、2007年為20天、2008年為20天,渝優12號2006年為16天、2007年為19天、2008年為18天,渝優13號為2006年為16天、2007年為19天、2008年為21天,同年三個品種不同點的生育期極差變幅為16-21天。
三、大面積追蹤調查的生育期變化情況
據2008年市種子站站組織有關區縣種子站對大面積主推雜交中稻品種的追蹤調查結果:Q優6號的生育期在海拔500米的墊江試點為149.6天、在海拔250米的開縣試點為151.8天、在海拔750米的城口試點為174.2天、在海拔360米的秀山試點為153天、在海拔280米的榮昌試點為156天,同年同品種的墊江與城口兩試點生育期相差24.6天。 Q優1號的生育期在海拔500米的墊江試點為156天、在海拔390米的榮昌試點為151天、在海拔750米的城口試點為175.2天、在海拔800米的開縣試點為183天,同年同品種的開縣與榮昌兩試點生育期相差32天。 為天9號的生育期在海拔500米的墊江試點為158.6天、在海拔250米的開縣試點為147天、在海拔280米的榮昌試點為153天,在海拔360米的秀山試點為154.6天、同年同品種的墊江與開縣兩試點生育期相差11天。
四、國家水稻區試長江上游組生育期變化情況
國家水稻區試長江上游組海拔280米的重慶九龍坡試點,2007年D83A/R498生育期147天、F3018生育期143天、宜香1825生育期145天;海拔671.7米的涪陵試點,D83A/R498生育期162天、F3018生育期159天、宜香1825生育期162天;海拔913.8米的云南德宏州試點,D83A/R498生育期144天、F3018生育期136天、宜香1825生育期141天;海拔1290.0米的云南紅河州試點,D83A/R498生育期161天、F3018生育期157天、宜香1825生育期163天;海拔900米的貴州遵義試點,D83A/R498生育期164天、F3018生育期160天、宜香1825生育期160天;海拔1140米的貴州水稻所試點,D83A/R498生育期178天、F3018生育期174天、宜香1825生育期175天;同年三個組合在六個試點的生育期極差達34-38天。
五、結果簡析:
據我們對2006-2008年的市區域試驗資料結合市水稻育種家自育品種多點試驗、示范的結果和我站大面積水稻品種追蹤調查結果以及國家水稻區域試驗長江上游組的匯總資料進行的初步整理分析結果可見:
(一)雜交中稻生育期在我市相同地點不同年份的變幅小于不同地點生育期的差異,一般為1.5-9.6天。我市雜交中稻年度間的生育期差異主要緣于不同年份的氣候條件,特別是生殖生長期遇到的高溫、旱情不同所致。
(二)2006-2008三年我市雜交中稻區試組合不同試驗點的生育期極差變幅為12.4-23.8天,大于不同年份的生育期差異。其形成原因不是單一因素的作用,而是受品種不同的光溫敏感性、氣候、海拔及地區小氣候因子等不同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三)市水稻育種家自育品種多點試驗、示范生育期極差變幅為16-29天,大面積推廣品種生產情況追蹤調查相同品種不同地點的生育期極差變幅為11-32天,國家水稻區試長江上游組不同地點的生育期極差變幅為34-38天,2006-2008三年我市雜交中稻區試組合不同試驗點的生育期極差變幅為12.4-23.8天,其極差變幅在市水稻育種家自育品種多點試驗、示范生育期變化結果、大面積追蹤調查不同地點的生育期變化結果、國家水稻區試長江上游組不同地點的生育期變化結果范圍之內,四者共同揭示了水稻不同地點生育期變化的相同趨勢。
重慶市種子管理站
二00九年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