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吉林省乾安縣膜下滴灌項目地膜、滴灌管5月19日鋪設完畢,大部分地塊已經完成滴灌管灌溉,至此,工程全部完工。據介紹,該項目可以使玉米保苗率由85%提高到95%以上,灌溉水利用率由30%至40%提高到60%至80%,節水50%以上。同時,玉米單產可由400公斤/畝提高到800公斤/畝,增產100%。
膜下滴灌技術,是地膜栽培技術與滴灌技術的有機結合。通過可控管道系統供水,將加壓的水經過過濾設施濾“清”后,和水溶性肥料充分融合,形成肥水溶液,進入輸水干管、支管、毛管,再由毛管上的滴水器,一滴一滴均勻、定時、定量浸潤作物根系發育區,供根系吸收。
此種灌水方式,使農業用水方式實現了三個轉變。一是從大水漫灌轉向了浸潤式灌溉。每個滴灌滴頭的浸潤半徑保持在40厘米至50厘米,使土壤始終保持疏松和最佳含水狀態,土壤不板結,團粒不破壞,有很好的節水和改造土壤、壓鹽堿的作用。二是由澆地變為澆作物。田間無壟,作物棵間無積水,水流順滴孔直達作物根系,加之地膜覆蓋,大大減少了作物棵間蒸發,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三是從單一澆水轉向澆營養液。把水變成了莊稼的“營養液”,從而使肥料利用率比傳統施肥提高40%-50%,比噴灌施肥提高20%-30%。
該項目位于鱗字農業園區的陶字村,總規模5400畝,惠及農戶400戶。其中,國家投資1500萬元,縣財政配套288萬元,農民自籌36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