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盤錦市大洼區高標準農田水稻種植區,數臺收割機正開足馬力在金燦燦的田里穿梭,每臺機器每天能收割60畝水稻。作業道上的運糧車,則將脫粒的稻谷送往加工區進行晾曬。只聞機聲“隆”、不見農人忙的場景,正是我省機械化高效秋收的一個生動縮影。
當前,全省糧食秋收工作接近尾聲。省農業農村廳的農情調度顯示,截至10月21日,全省糧食作物完成收獲4689.8萬畝,收獲進度為87.1%。其中玉米收獲面積達到3924.7萬畝,收獲進度達到93.3%;大豆收獲面積達到165.2萬畝,收獲進度達到85.3%;水稻收獲面積達到361.1萬畝,收獲進度達到48.2%。
好消息不斷從生產一線傳來:鐵嶺調兵山玉米單產提升工程示范區,經測產最高地塊畝產1210.13公斤(標準水),創造了我省除光熱資源較好的遼西以外玉米生產歷史最高單產紀錄;遼陽燈塔市朱官臺村500畝水稻核心示范區實收測產結果顯示,新品系“遼粳327”平均畝產812.8公斤;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官營子村,800畝“玉米大豆帶狀復合套種”耕地充分利用“邊行效應”,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提高了糧食產量和質量。
風調雨順,是不少農人對今年年景的一致評價。鐵嶺市昌圖縣陽宇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忠華說:“今年合作社玉米大面積實現‘噸糧田’,其中天氣很給力,在春播、抽穗、秋收等關鍵階段,沒發生倒春寒、雨澇等不利情況,甚至連蟲害都少了。”
今年,我省各地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完成糧食作物播種5300余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通過釋放政策穩定種糧收益預期、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強化科技支撐等,夯實了糧食高產豐產的根基。尤其是向糧油生產重點縣、種糧大戶、關鍵增產技術傾斜,聚焦增產潛力地塊,重點推廣玉米合理增密等措施,推動了大面積單產提升取得明顯成效。
目前,我省玉米、大豆全面完成秋收進入倒計時,水稻秋收進入高峰期。預計11月上旬,東南沿海的東港市、莊河市等地將迎來晚熟水稻品種收尾,而后全省糧食秋收結束。(遼寧日報記者 胡海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