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二十二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期間,生物育種產業化交流活動在山東青島成功舉辦。活動以 “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新路徑”為主題,通過政策解讀、技術分享與經驗交流,凝聚行業共識,持續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

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司有關負責同志系統解讀了我國生物育種產業化發展戰略與最新政策導向,從優化應用環境、做好品種供給、強化技術指導服務等多角度加快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
在生物育種新技術研發端,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付春祥研究員、西南大學張勇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普莉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王旭靜研究員分別圍繞轉基因、基因編輯、人工智能育種、生物育種安全評價等新技術及應用作主題分享。
在生物育種產業化發展端,國投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大北農集團、青島清原種子科學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蘇州拉索生物芯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分別從研發體系構建、全球產業分析、創新與產業融合、科企聯合模式、品種培育路徑、市場需求與貿易、國產固相芯片應用等方面分享實踐經驗與前沿思考。 國投種業馮越提出,企業要聚焦技術落地能力,結合自身資源條件,構建生物育種研發體系。中種集團李翔從全球化視角分析指出,生物育種技術國際化需關注不同地區法規差異與市場接受度。大北農安喜榜強調,生物育種創新要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構建從品種培育到終端應用的完整閉環。青島清原張明國則聚焦科企合作,提出要明確權責與利益分配機制,建立長效的科企合作模式。東亞種業宋波、中種集團孔繁軍指出,轉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種培育要兼顧產量提升與抗逆性優化,推出符合農民需求的優質品種。中糧集團張大龍強調,要密切跟蹤轉基因玉米大豆國際貿易政策變化,科學布局產業發展。蘇州拉索生物芯片科技有限公司李智分享了國產固相芯片在產業化分子育種中的應用進展。
此次生物育種產業化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凝聚了“政策引導、技術突破、企業主導、協同發力”的行業共識。與會代表指出,全球生物育種已邁入技術迭代加速、應用范圍擴容的成熟階段,我國要借鑒發達國家有效經驗做法,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落地見效。要通過完善支持政策、強化技術創新、深化科企合作,加速推動我國生物育種產業化進程,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筑牢種業根基。
活動由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司指導,中國種子協會生物育種產業化分會舉辦,中國農業科學院重大任務局副局長谷曉峰主持并作會議總結。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種業企業等200余人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