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品種全鏈條管理專刊(第14期)
江西省堅持“四治”提升品種全鏈條管理水平
江西省農業農村廳認真落實全國種業振興推進會部署要求,打好品種管理“制治、共治、智治、法治”組合拳,扎實推進品種全鏈條管理20條措施落地見效,推動品種由“多亂雜”逐步向“精專優”轉變。葉建春省長專門作出批示,“這是很重要的進步”。
一、強化“制治”夯基礎。將制度建設擺在優先位置,先后制定《主要農作物品種試驗管理辦法》、《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備案指南》、《水稻品種測產指南》等文件,推動品種管理標準化、規范化,引導育出“優品”、審出“精品”、推出“大品”,實現從重數量到重質量的轉變,省審品種數量從2021年108個降至今年39個。井岡軟粘、長田優405等品種年推廣面積超100萬畝,分別占據江西省常規稻和雜交稻年推廣面積的首位。
二、深化“共治”聚合力。堅持品種試驗、審定、引進、退出全流程一體推進。及時修訂品種審定標準,增設中、晚稻耐高溫指標,提高品種抗病性要求,明確省外引種須達到江西省審定標準,統一組織開展抗逆性試驗,且須提供標準樣品入庫佐證。同時,省級財政每年安排2500萬元資金,在全省統籌布局建設15個省級和130個市縣級新品種展示評價基地,常態化開展品種大田性狀鑒定。省廳每年投入200多萬元、市縣配套300多萬元,開展水稻、蔬菜新品種“看禾選種”活動,促進“全鏈產銷對接”。
三、創新“智治”提效能。制定《智慧種業建設方案》,將品種試驗審定管理信息化建設納入“云上贛農”項目,組織研發品種試驗申報、數據統計分析、基地遠程監控、DNA指紋比對等智能網絡管理系統,提高全省品種試驗管理信息化水平。設立專項資金建設省審品種DNA指紋庫,推動實現省審品種與國審品種的DNA指紋庫互聯共享,做到“一個品種、一個名稱、一個分子指紋、一個標準樣品”的管理目標。
四、厲行“法治”保安全。先后印發加強種子市場監管工作意見和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深入開展種業監管執法年、農資打假暨“綠劍護糧安”執法行動,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對21個統一品種試驗承試點、69個品種DUS自主測試試驗、20個品種引種備案試驗開展實地檢查。2025年全省種子執法抽檢合格率達到99.3%,近幾年未發生大的品種安全問題。
江蘇省加快推進品種全鏈條管理工作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迅速組織傳達學習韓部長在全國種業振興推進會上的講話精神,圍繞加強品種全鏈條管理專項行動部署要求,逐項研究討論,明確任務措施和工作要求,確保各項舉措落到實處。
一、加大育種創新攻關力度。面向全省征集種業創新攻關項目需求,圍繞玉米、大豆生物育種新品種選育等重點領域明確下一步攻關方向。省種業振興“揭榜掛帥”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抗赤霉病小麥育種取得新突破,繼“揚麥33”后又培育出新品種“揚麥53”,實現了抗赤霉病、抗白粉病與高產優質協同提升。
二、嚴格品種試驗監管。開展2025年品種DUS自主測試復測及監督檢查,共對20個品種的DUS自主測試報告進行復測驗證鑒定和分子指紋比對,同時開展在田DUS自主測試品種現場監督檢查。對不符合審定要求的品種一律不安排試驗,暫停品種數量多但質量不高的聯合體等自主試驗新增參試,聯合體試驗品種數量大幅下降,約為上年的1/3。
三、嚴把品種審定關口。嚴格審查品種來源、選育報告、DNA指紋和自主DUS測試報告,今年水稻等秋熟作物初審通過率降至50%。完善品種試驗方案,新增生產急需的耐遲播小麥試驗試點及玉米、大豆、小麥耐鹽堿品種篩選試驗;小麥試驗調整播期和播量更貼近大田生產要求。修訂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在國家標準基礎上提高產量、品質、抗性指標要求,綠色優質品種不能減產。健全省部協同管理機制,品種審定堅持防范種植風險與突出推廣應用并重,遏制品種同質化問題,加大無推廣價值品種撤銷力度。2025年省級審定通過小麥品種17個,較上年下降41%,今年撤銷審定品種66個,撤銷引種備案品種52個。
四、加強優良品種推介。圍繞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需要,組織開展農作物品種集中展示,發布省級主導品種目錄,實施重大品種一體化補助項目,加快優良品種更新換代。此外,持續開展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開展2025年農作物種子市場檢查和質量檢測,嚴防假劣侵權種子入市下田。
(調度宣傳組,種業司品種管理處,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供稿)
加強品種全鏈條管理專刊(第15期)
工 作 動 態
全國秋冬種農作物優良品種推介穩步開展 當前正值秋冬用種高峰期,為幫助農民科學選種用種,推進優良品種大面積推廣應用,我部編制發布《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2025)》,依據品種推廣表現,集中推介小麥優良品種34個,其中骨干型11個、成長型10個、苗頭型11個、特專型2個;推介油菜優良品種29個,其中骨干型9個、成長型9個、苗頭型6個、特專型5個,形成相對完整、遞次推進的品種推廣梯隊。同時指導各地立足實際遴選推介一批生產上表現突出的優良主導品種,為實施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提供良種支撐。河南省根據全省5個小麥生態區主要氣象災害和病蟲害發生特點,針對性地布局推廣鄭麥1860等小麥主導品種66個。湖北省印發通知篩選推介鄂麥590等小麥主導品種、中油雜39等油菜品種各10個,組織農業技術人員針對不同品種制定個性化種植技術方案,為農民提供全程技術指導。陜西省按照關中灌區等3個小麥種植區推介偉隆169等小麥主導品種22個,按照渭北塬區等3個油菜種植區推介甘雜1號等油菜主導品種12個,要求各地組織開展品種展示示范和現場觀摩。此外,河北、山東、江蘇、四川、浙江等省也相應發布了一批秋冬種主導品種,加快優良新品種推廣應用和更新換代步伐。
國家玉米花生新品種展示示范暨品種試驗培訓班舉辦 近日全國農技中心在河南中原農谷舉辦2025年國家玉米花生新品種核心展示示范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展示近幾年選育的京科501、YD819、中育花106等玉米花生新品種200余個,并成立鑒評專家組對品種產量、品質、抗性指標等進行綜合評價,鑒評結果將在全國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信息平臺發布,供廣大用種農戶和企業選擇參考,加快優良品種推廣應用。同期還舉辦了全國農作物品種試驗管理培訓班,圍繞品種試驗審定工作要求、田間試驗操作技術、試驗抗病性鑒定、玉米抗逆育種目標和產業發展等主題開展了專題培訓,不斷提升品種試驗管理能力和水平,落實品種全鏈條管理要求。
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信息平臺推出“精準鑒定好種質”專欄 為促進種質資源共享利用,近日種業司聯合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所在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信息平臺推出“精準鑒定好種質”專欄,分批次展示精準鑒定發掘的優異種質資源,方便育種家、科研機構和企業了解和共享交流,服務育種創新。2021年,我部啟動作物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工作,解析國家庫資源遺傳多樣性與利用價值,目前已完成60種作物36萬份資源的基因型鑒定和5萬份核心種質資源多年多點表型鑒定,已挖掘出高產、優質、耐逆、抗病等優異種質資源2943份。專欄第一期發布了玉米穗腐病抗性優異種質資源。穗腐病又叫穗粒腐病,是我國玉米主要病害之一,常年發病率5%—10%、嚴重時達30%—40%,容易引起黃曲霉素等毒素含量超標。目前通過對玉米種質資源基因型和表型鑒定分析,已發掘出育種利用價值突出的優異種質資源234份,其中包括血紅炸包谷、鄭寨活棒子等抗穗腐病資源17份,有望解決穗腐病“抗源”缺乏的問題。
國家花生育種聯合攻關持續推進 近日,全國農技中心聯合國家花生育種聯合攻關組在河南省新鄉市舉辦2025年國家花生育種聯合攻關推進交流活動。目前聯合攻關組16家優勢科研育種單位和企業協同建立了花生主要病害等鑒定平臺和覆蓋全國主產區的新品種測試網絡,形成了產學研用一體化機制,先后培育了一批高產高效、高油高油酸、耐鹽堿等花生新品種,其中豫花176號、中育花106等新品種在河南、河北、山東、湖北等地大面積推廣應用。下一步,國家花生育種聯合攻關將聚焦大面積單產提升要求,加強分子育種技術應用和DNA指紋檢測,完善優異資源共享平臺和新品種測試網絡,加快優質多抗、適宜機械化、耐鹽堿等花生新品種選育和推廣應用,為花生產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品種支撐。
(調度宣傳組,種業司品種管理處、資源管理處、創新發展處,全國農技中心品種區試處、品種登記處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