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害防治常見誤區
誤區一:葡萄采收后不使用農藥
錯誤認知:葡萄采收后,病蟲害防治工作常被忽視,部分種植者認為此時無需再進行防治。
錯誤原因分析:葡萄采收后,需保證大部分葉片健康完好——健康葉片是枝條充分老熟的關鍵,同時能為枝蔓和根系積累養分;此外,采收后開展病蟲害防治,可顯著減少病蟲越冬基數,為次年病蟲害防控奠定良好基礎,是全年防治體系中的重要環節。
正確做法:所有葡萄園均需在采收后開展藥劑防治,需結合園區病蟲害發生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防治措施與藥劑選擇。
誤區二:晚熟品種采收后未采取防護措施,導致葉片過早脫落
錯誤認知:認為晚熟品種采收時間較晚,采收后已無充足時間采取防治或保葉措施。
錯誤原因分析:葉片脫落前2個月左右,是葡萄根系快速生長期。這一時期根系的健壯生長,既是提高植株抗凍能力的基礎,也是次年葡萄長勢健壯的重要保障;同時,采收后仍是減少越冬菌源、蟲源的關鍵窗口期,需根據果園實際情況及時干預。
正確做法:需結合當地氣候、園區病蟲害發生情況,在葡萄開始成熟時提前采取針對性防治措施,保障葉片后期生長安全;葡萄采收后,應立即噴施1次銅制劑,既能保護葉片不受病害侵害,也能有效減少越冬病菌數量。
二、采收后科學施肥:優先選用硝酸鉀
硝酸鉀是一種優質化肥,在作物所需的氮、磷、鉀三大營養元素中,硝酸鉀含有氮和鉀兩種核心營養成分,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施用方式靈活——既可葉面噴施,也可結合滴灌、滲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施用,還能作為基肥使用。
硝酸鉀施入農田后,養分能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與氯化鉀、硫酸鉀等鉀肥相比,其在土壤中不會殘留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等可能對土壤造成不良影響的成分。尤其在大棚葡萄生產中,使用硝酸鉀更為適宜,有助于延緩棚內土壤鹽漬化進程,保護土壤耕作層結構。 (據安徽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