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完油菜,緊接著泡田、移栽秧苗……6月18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新繁街道錦源村的農戶已將數百畝水稻全部移栽完畢。和往年相比,其中數十畝水稻因前茬油菜收割晚了一周左右,移栽時間也有所推遲。該村黨委書記張佳華卻覺得很值得,今年這一季的油菜產量和出油率都很理想。
在成都平原,水稻油菜輪作是常見的一種栽培模式。從兩種作物周年生產考慮,農時往往精確到數天時間。一般而言,成都平原油菜播種時間從9月開始,最晚在10月20日前后。這樣油菜在5月初就能收獲,從而為水稻生長騰出足夠的時間。錦源村也不例外,水稻油菜輪作,一直有著不錯的收成。
然而,近年來,不少田塊開始零星出現油菜根腫病的癥狀,造成油菜產量損失。讓張佳華和村民們頗為苦惱。
去年,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團隊受邀來到錦源村開展十字花科作物根腫病綠色防控技術示范。該團隊根據當地油菜根腫病發生嚴重程度,給出了技術方案——在土壤處理上,水稻季施返青肥的同時施用土壤調理劑,調理土壤酸堿性,更為關鍵的是,采用“種子包衣+機械遲直播+抗裂莢”的種植模式,從根源上阻斷病原菌傳播途徑,從而達到防控目標。
“推遲播種期是一個關鍵措施,能大幅降低油菜根腫病發病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油菜病蟲害防控與生物農藥創制團隊成員、博士鄧越表示:我們在研究中發現,與當地常規播種時間相比,每推遲10天播種,根腫病發病率就會下降5%。
在不影響油菜后續生長以及不影響水稻茬口的前提下,將播種時間推遲20天,效果最好。
這一措施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鄧越解釋,根據成都市的氣象數據統計,每年11月后,最高氣溫會逐步降到20℃以下,在這個溫度下,油菜根腫病活躍度大幅下降,從而降低侵染效果。“通過用殺菌劑等成分給油菜種子包衣,能有效避免播種后一個月左右受到侵害。通過推遲播種時間,讓種子包衣藥效過去后,油菜苗還能繼續受到低溫的間接保護。”
“前些年每年都會發現一些根腫病癥狀,今年基本上沒發現,且油菜產量和出油率都很理想。”張佳華表示。他的說法在最終測產時得到驗證——該技術模式對油菜根腫病的防效為73.70%,其中,經過該技術模式處理的田塊根腫病發病率為8%,而對照區油菜根腫病發病率為40%。產量上,處理區比對照處理平均每畝增加油菜籽42.13公斤。
張佳華說,采用這個技術模式除了種子包衣上有少量的成本,管理上基本不增加成本,明年將全面推廣。
(據《四川農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