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三農 » 正文

廣饒縣:三作三收,每年多產一季春玉米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5-06-24  來源:大眾日報  瀏覽次數:338
 
      近日,在廣饒縣李鵲鎮“三作三收”小麥玉米種植新模式基地里,收割機正在進行冬小麥收獲作業。(記者 李明 報道)
      
      6月19日,在廣饒縣李鵲鎮張守鳳家庭農場的500畝農田里,收割完小麥留下的麥茬依然泛著金黃色澤,麥茬兩側的玉米已近2米高,齊整茁壯,行列分明,宛如綠色方陣。
      
      就在前幾天,農場“三作三收”模式下的冬小麥剛剛完成收獲,并進行了實打測產:測產面積6.59畝,共收獲小麥8050斤,含水量16%,雜質率0.5%,最后折合實打畝產是1173.53斤。
      
      “畝產量比我預計的還多了70多斤。”農場負責人劉廷義說:“每天我都會圍著這片地轉上幾圈,就跟看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渴’了澆水,‘餓’了施肥,有病蟲害就抓緊預防和治療。”
      
      長期以來,我國小麥玉米種植多為一年兩收。“三作三收”小麥玉米新種植模式正是來自劉廷義的大膽嘗試。該模式對傳統“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種植方式進行了革新,即“冬小麥—春玉米—夏玉米”共生種植,10月中下旬播種小麥,間隔預留出春玉米種植帶,隔8行小麥中間留出2行春玉米種植帶,第二年4月在預留種植帶播種玉米,小麥與春玉米共生期約50天。麥收后,在原來的8行小麥種植帶密植2行夏玉米,直至10月上旬收獲。夏玉米與春玉米共生期50至60天,通過優化田間作物時空布局,充分利用地、水、肥、光、熱等資源,實現一年“三作三收”。
      
      “我的農田以3.6米為一個種植單元,其中2.4米用于種植冬小麥,特意預留1.2米作為春玉米套種行;待小麥收割后播種夏玉米時,則采用3行夏玉米種植模式,株距13厘米,行距60厘米。”劉廷義詳細介紹,通過精準的種植布局,讓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充分利用。如今,劉廷義的500畝試驗田已初見成效。每畝套種地塊中,僅用了三分之二的面積種植并收獲了冬小麥1173斤,春玉米的套種也將大幅提升收益。
      
      劉廷義探索“三作三收”種植模式還得從2023年說起。“農民就是靠著打糧食掙錢,種了一輩子地,平時想得最多的事就是怎么從地里收更多糧食。”劉廷義說,現在中央也號召開展“噸半糧”創建,他就琢磨起了怎么能更好實現“噸半糧”。“以前種地老百姓也有套種春玉米的模式,我就研究著怎么能在不影響小麥產量的前提下,多收一季春玉米。”劉廷義說,結合以前種植經驗,他當年就拿出了10畝地搞起了試驗。
      
      “通過試驗種植,第一年解決了該模式成功與否的三大難題。”劉廷義說,“一是品種,二是農機,三是滴灌。”首先,傳統農機的輪距都不適合該模式耕作,為此劉廷義找來農機手一起對農機進行改裝,調整輪距的同時,還實現了播種、施肥、覆膜、除草、滴灌帶鋪設5道工序的一體完成,收割機精準作業時也不會對另一種作物造成損壞。
      
      品種也是關鍵。“第一年試驗2個小麥品種、5個玉米品種,發現小麥要選擇矮化、抗倒伏的高產品種,玉米要選擇密植高產品種。”劉廷義說,2024年,他又根據這一經驗最終確定了適合這一模式的1個小麥品種和5個玉米品種。
      
      生長需水期的不同,決定了這一模式下的灌溉也必須精準。為此,劉廷義為小麥和玉米都鋪設了滴灌帶,結合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精準調控小麥和玉米水肥需求。
      
      從2023年探索“三作三收”小麥玉米新種植模式,到現在廣饒縣已推廣種植1000畝,糧食增產效果明顯。“去年,張守鳳家庭農場3季畝產糧食1878公斤,超傳統種植模式350公斤。”廣饒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蔣濤說,今年,該縣在井灌區種植900畝,在黃灌區種植100畝,從小麥、玉米長勢來看,產量預計要高于去年。(記者 李明 楊珂  通訊員 劉福春 呂寧  劉云杰)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