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藥避過高溫時段。夏季高溫且空氣濕度小,若在正午高溫強光時噴藥,因溫度過高、水分蒸發快,藥液濃度會急劇增大,易產生藥害。同時,高溫下農藥分解失效加快,對于具有內吸和滲透特性的藥劑,防治病蟲害的效果會顯著下降。因此,打藥時間應選擇在晴天上午10點之前和下午6點以后,避開高溫時段。
適當降低配制藥液的濃度。大多數農藥的藥效會隨溫度升高而增強,故高溫季節用藥時需注意適當減少藥液用量,以減輕勞動負荷。配制藥液時,建議采用兌水稀釋的上限或農藥用量的下限,合理降低藥液濃度。
不要用井水或污染水配藥。配制農藥時,切勿使用剛從井中抽取的水。原因如下:溫度刺激:高溫天氣下作物葉面溫度較高,用溫度過低的井水配藥,噴施后易刺激作物,導致氣孔閉合,影響葉片吸收藥效;礦物質反應:井水中鈣、鎂等礦物質含量較高,與藥液混合易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沉淀物,從而降低藥效;污染水隱患:污染水中的雜質不僅會堵塞噴頭,還會破壞藥液穩定性,其含有的某些成分可能與藥液發生化學反應,進一步削弱藥效。
做好防護,避免藥劑中毒。打藥時需全程做好防護:禁止抽煙,避免用手頻繁接觸口、鼻、眼睛;噴霧器裝載藥液切勿超過安全線,若桶蓋封閉不嚴,藥液易濺出沾染身體,增加人員中毒風險。 (張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