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時節,豫東平原麥田金黃一片。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會亭鎮崔樓村百畝小麥單產提升示范田旁,來自省、市、縣各級農業農村行政管理部門、農技服務部門、涉農高校的干部、專家正緊張等待著實打驗收現場數據——“平均畝產654.83公斤,示范增幅10.43%!”隨著作物栽培專家、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李友軍一并宣布郭店鎮關樓村、桑堌鄉代閣村示范田實打結果,人們懸著的心終于放下。
三地示范田小麥單產實現增長,為今年夏邑全縣夏糧豐收奠定了基調,也標志著當地實施的超百萬畝高標準農田綜合施策科技賦能小麥單產提升行動取得成效。面對春季以來黃淮海麥區持續旱情,夏邑縣何以實現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
“單產提升是多種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關鍵在于綜合施策科技賦能這個路徑,夏邑縣的選擇是正確的。”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南省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郭天財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郭小麥”,他認為,總書記2014年在河南考察時指出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已經指明了路子,夏邑縣集成推廣應用“良田、良種、良技、良機、良制”五大要素,實現科技賦能,確保了夏糧穩產增產。
據悉,夏邑縣是全國產糧大縣,小麥常年播種面積125萬畝,糧食總產位居全國百強、河南省前十,自本季小麥播種伊始,當地就聘請郭天財及其技術團隊全程指導“百萬畝小麥單產提升行動”。“誰能想到‘郭小麥’真的來了。老爺子指導耐心,那管,管得很。”郭店鎮種糧大戶楊曄流轉了1000畝土地開展糧食種植,同時還社會化服務2萬多畝土地,他介紹,縣里把“專家田”變成了“農民田”,通過縣農廣校舉辦單產提升專題培訓,廣邀專家教授種糧帶頭人傳授新型蛋白營養液噴施和配套高產栽培技術,以及構建“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聯結機制,真正讓科技“沉”到田間地頭。
此外,高位推動的工作機制也為地方糧食穩產增產保駕護航。夏邑縣構建“1+5+6”的推進機制,黨政主官任雙組長的1個領導小組統籌,部縣、校縣、縣企、部門、大戶5方聯動匯聚資源,縣、部門、鄉鎮、村、小組、“兩委”干部6方網格化管理抓落實,把責任壓實到每一寸土地。
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夏邑縣委書記閆長安表示,下一步,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決策部署,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堅持把先進技術集成推廣作為核心路徑,持續強化高素質農民培訓,形成全鏈條、系統化的糧食增產體系,讓種糧更有底氣、更有奔頭,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的夏邑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