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新銳恒豐研究院
轉基因浪潮奔涌而至,種業同仁如何把握機遇、規避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文節選第六屆前沿分子育種共性技術研討會上大北農生物副總裁安喜榜帶《國內外轉基因產業化應用進展》報告內容,有所刪減,詳細內容可以觀看上方視頻,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育種精進:快慢取舍,少即是多
轉基因育種絕非簡單的“回交轉育”,其核心在于精準與扎實:
1)“完全回交”是根基:確保目標性狀穩定整合,這是后續所有工作的前提。任何“差不多”都可能埋下隱患。
2)“配合力測試”與“小面積制種”不可或缺:回交完成并非終點!必須進行嚴格的配合力測定,評估新組合的實際表現潛力;同時進行小面積制種,檢驗規模化生產的可行性與種子質量。這兩步是品種走向市場的“試金石”,絕不能省略或馬虎。
3)“快就是慢”的智慧:急于求成往往欲速不達。即使回交至BC3/BC4代,分子標記(如SSR)顯示背景恢復良好,也不能直接參試。有限的標記檢測難以覆蓋全基因組,仍需依賴嚴謹的表型觀察和田間試驗。扎實走好每一步,才是真正的效率。
4)“少就是多”的策略:面對眾多轉化體,切忌“貪多嚼不爛”。精選少數表現最優異的轉化體進行深入測試與合作,集中資源,降低風險,提高成功率。選擇的核心依據?產品田間表現是硬道理!
意識強化:質量、追溯、產業化,一個都不能少
產業化的成功,離不開三大核心意識的提升
1)質量管理意識:在有限的資源和條件下,質量管理是生命線。必須建立并嚴格執行覆蓋全流程的質量控制體系,容不得半點松懈。
2)產品追溯意識:從種子到終端,全程可追溯是責任也是保障。種業公司、性狀公司需主動構建追溯能力,國家層面也在積極推動相關系統(如追溯系統)的應用,共同實現轉基因產品“端到端”的透明化管理。
3)產業化意識:充分認識到轉基因技術帶來的深刻變革。無論當前能否立即實施產業化,戰略意識必須先行,并積極付諸行動,為未來做好充分準備。
前瞻布局:庇護所準備,刻不容緩
政策風向已明:種業公司必須自配庇護所。這并非遙遠的要求,可能近在明年或后年。
1)警醒:即使目前尚未強制執行,未雨綢繆至關重要。“政策是給有準備的人的”。若未提前布局,當政策落地時將措手不及,錯失良機。
2)行動:立即著手庇護所策略的研究、種子生產和儲備工作,確保政策落地時能夠無縫銜接。
把握機遇:提升集中度,增加利潤,保護產權
轉基因時代將重塑行業格局,帶來新機遇
1)提升集中度與規模:行業整合加速,企業需思考通過并購等方式做大做強,提升競爭力。
2)增加利潤空間:當前種業常被形容為“冒著賣白粉的風險,收著賣白菜的錢”——看似毛利可觀(30%-40%),實則風險極高(品種表現不佳影響巨大)。轉基因技術有望帶來合理的價值提升,性狀公司(如大北農生物)愿與種業伙伴共享收益,助力提升利潤,讓企業有更多資源投入研發。
3)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保護自有品種權益至關重要。特別說明:如大北農生物將性狀導入合作方品種,品種權仍歸屬合作種業公司。
科普協同:共建認知,共贏未來
轉基因科普是系統工程,非一家之責:
1)多方共擔:性狀公司、政府、種業企業需攜手合作,共同承擔科普重任。
2)實踐與科普平臺:今年我們已在全國建設13個“豐脈農場”。其核心功能是:測試、展示、培訓、科普。
3)誠摯邀約:我們歡迎所有合作伙伴、行業同仁蒞臨豐脈農場參觀、交流、指導!這里是與前沿技術和實踐成果“零距離”接觸的最佳窗口。
結語:轉基因種業新篇章已然開啟。唯有在育種上精益求精,在意識上未雨綢繆,在布局上搶占先機,在行動上協同共進,方能在這輪產業變革中立于潮頭,贏得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