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近日由西南大學油菜團隊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任務“稻茬油菜大面積單產提升關鍵技術創新”,經過集成示范田間實收測產,稻茬早熟油菜二段式收割平均畝產達183.41公斤,這標志著重慶稻茬早熟油菜單產取得重要突破。
油菜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然而,油菜種植長期存在品種生育期長、機械化水平低等問題。因此,培育耐遲播早熟油菜種質資源,成為解決產業發展瓶頸的關鍵。
在市農業農村委組織實施的“重慶市種業科企聯合體建設”項目支持下,西南大學油菜團隊將種業科研與產業需求相結合,通過生物育種與傳統育種技術的融合創新,多年攻關成功選育出渝油342油菜品種。
據了解,該項目集成示范田面積達106畝,選用西南大學油菜團隊自主選育的耐遲播、早熟、高產、優質油菜品種“渝油342”。該品種籽粒特大,具備抗倒伏、抗裂角、耐密、適宜機械化作業等優點。同時,該品種生育期縮短至180天內,相比長江流域生育期在200天以上的油菜品種,收獲期提前了半個月左右,有效緩解了稻油茬口矛盾,更為農民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農作物復種指數創造條件。
經過專家組建議,示范田分別進行了兩段式和一次性收割實收測產。經過測量、稱重、水分測定、取樣測雜質率等環節,二段式收獲平均畝產達183.41公斤,一次性收獲平均畝產為149.92公斤。
“我市去年油菜平均畝產139.37公斤,這次的油菜品種采用的短生育期早熟油菜,實現最高183.41公斤的畝產量,這為重慶乃至全國油菜產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技術示范。”全國著名油菜專家、西南大學油菜團隊主要負責人李加納教授說。
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委將聯合高校科研團隊繼續擴大推廣示范面積,聯合相關企業以及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進一步加大早熟油菜品種的“育繁推”協同創新,讓成果惠及更多農民,為推動我國油菜產業發展及食用油自給率提升作出更多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