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頭翻開沉睡的泥土,種子播入希望的田野。在玉門市昌馬鎮上游村菠菜制種地里,一排排農膜整齊覆蓋在土地上,丁志文正和妻子手持點播機播撒種子。4年前,丁志文嘗試發展菠菜制種產業,通過引進新品種學習種植經驗,小菠菜讓他種出了大前途。如今,菠菜制種已成為他收入的主要來源。
“菠菜制種的效益非常好,我種30畝地收入能達到10萬元,剛開始種的時候心里沒底,后來得知是訂單種植,還有種子公司的專家手把手指導就沒了后顧之憂。”丁志文說道。
丁志文提到的種子公司不僅和農戶簽訂單,還會派駐技術人員,全程提供技術指導,保障品質和產量。
“今年公司計劃收購5000畝地的菠菜種子,為了確保品質,公司派專業的技術團隊對農戶進行現場指導,確保畝產量能達到200公斤以上,通過‘基地+農戶+客戶’的生產模式,既保障了農戶收益又打開了產品銷路。”某種子公司生產經理劉紅德說道。
據了解,菠菜是一種耐寒性強的蔬菜,適合在涼爽的氣候下生長,昌馬鎮地處祁連山西麓,是典型的冷涼灌區,地理優勢為全鎮6032畝地的菠菜制種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雜交菠菜屬于喜涼作物,喜歡在海拔1800到2300米的地域生長,玉門市昌馬鎮的平均海拔2100米,很適宜于菠菜制種的生長,所產的菠菜種子質量優、色澤好。”劉紅德說道。
產業優則農民富。近年來,玉門市立足區位優勢,借助鄉村振興戰略“東風”,把發展制種產業作為助農增收的重要手段,按照“專業化管理、訂單化種植、規模化生產、合同化收購”的運行模式,引進實力強、技術硬、信譽好的制種公司,大力發展菠菜、西葫蘆等高效制種作物,至目前,玉門市已建成3個萬畝制種鎮,全市制種總面積達11.6萬畝,預計制種總產量1404.6萬公斤,產值達3.56億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