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旱生蟲,澇生病”。近期,黃淮冬麥區氣象條件復雜多變,對小麥生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自冬季以來,該地區干旱少雨,4月11日至13日又出現連續大風天氣。據河南氣象臺預報,4月16日氣溫進一步回升,最高氣溫31-32℃,局部氣溫達35℃。在高溫作用下,小麥田出現不同程度的干旱,致使原本部分麥區已經出現蚜蟲和紅蜘蛛的麥田,蟲害爆發風險急劇加大。
小麥蚜蟲是小麥主要害蟲之一,常大量群集在小麥葉片、莖稈、穗部吸取汁液,嚴重影響小麥生長。當前,黃淮麥區大部分小麥處在拔節至孕穗期,此期受害,將嚴重影響小麥抽穗。當麥田中蚜蟲大量繁殖時,它們排出的蜜露會涂抹在小麥葉片及嫩穗上,嚴重干擾小麥正常的光合作用,進而導致小麥大幅減產。麥蜘蛛同樣會對小麥生長造成嚴重損害,其危害也不容小覷。
2025年1月3日,全國農技中心發布《2025年全國小麥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指出,蚜蟲在黃淮和華北大部總體偏重發生,長江中下游、江淮、西南和西北大部中等發生,預計發生面積2億畝次;麥蜘蛛總體中等發生,主要發生在江淮、黃淮和華北中西部、西北地區中東部麥區,預計發生面積9300萬畝。當前,黃淮冬麥區的氣象條件與病蟲害發生趨勢相互疊加,形勢十分嚴峻,廣大種植戶必須高度重視,采取防治措施。
為有效防控小麥蚜蟲和紅蜘蛛,確保小麥生長安全,建議廣大種植戶立即選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呋蟲胺、噻蟲嗪、噻蟲胺、氟啶蟲酰胺·聯苯菊酯等高效殺蟲劑進行防控。廣大種植戶應密切關注麥田病蟲害發生情況,抓住當前關鍵時期,及時、科學地采取防控措施,將病蟲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全力保障小麥豐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