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省早稻和再生稻已進入育秧階段,培育壯秧是水稻高產穩產的基礎。據氣象部門預測,3月27日至29日,全省將迎來寒潮天氣,江淮、江南等地平均氣溫下降14-16℃,并伴有陣風和降雨。為降低寒潮天氣對早稻和再生稻育秧的不利影響,提出以下生產技術建議。
一、加固育秧設備
在寒潮、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來臨之前,加固育秧拱棚設備,利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塑料膜四周要封嚴壓實,避免漏風,以減少低溫對秧苗危害。連棟大棚內可適當增溫,讓秧苗處于相對適宜的溫度下生長。
二、補肥壯秧
寒潮來臨時,每畝撒施25 kg硅鈣鉀鎂肥,或者葉面噴施活性液體硅肥,能夠提高苗期耐低溫和增強光合作用的能力;此外,葉面噴施蕓苔素內酯1000-1500倍液+磷酸二氫鉀300倍液,或者葉面噴施硫酸鋅1000倍液或激動素1000倍液,能夠提高秧苗抗寒與抗病的能力。氣溫回升后,切勿立即揭膜,需先通風煉苗后再揭膜。揭膜時需噴施一定水分,避免因生理性缺水死苗。在移栽前3-5天每畝秧田施用4-5公斤尿素作為“送嫁肥”。
三、防治病害
發現因低溫引起的綿腐病、立枯病,要及時換水并施用50%敵克松500-600倍防治立枯病,用0.2%硫酸銅液或600倍冠菌銅液防治綿腐病,用20%三環唑500倍液防治苗瘟。
(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 周永進)
來源: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合肥綜合試驗站 安徽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