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給力,種地省力。在春耕春管一線,天上飛的無人機,地上跑的北斗導航翻耕機,都成了農民好幫手。技術新、裝備強,不斷優化升級的現代農業機械,是春耕生產的裝備保障。
以前春耕“鋤頭不停歇”,現在是“農機不停歇”。為充分發揮機械化技術支撐和裝備保障作用,本期編輯冬小麥、春播花生、春播馬鈴薯、春播露地蔬菜等農作物春耕春管機械化技術,助力全年糧油和重要農產品豐產豐收。
冬小麥
機械鎮壓與保墑。根據小麥長勢、土壤墑情等情況,對旺長麥田及秸稈還田土壤暄松麥田進行適當鎮壓。畦作麥田一般選用與畦面寬度相符的圓柱鎮壓輥;平作麥田選用與拖拉機動力和輪距相配套的圓柱鎮壓輥。需要重復鎮壓的麥田,兩次壓麥行走方向應一致。
機械追肥。應選擇當地適宜的追肥機具和追肥方式。機具要具有良好的行間通過功能,而且施肥量易于調節;可采用機械撒肥、開溝追施、水肥一體化等追肥方式,在有條件或有需求的情況下,可采用無人機追肥。機械撒肥時,應考慮縱向重疊和前進速度的變化,做到前進速度與肥料種類的施用量相互匹配。開溝追施時,應選用與播種機型配套的追肥機具。
病蟲草害防治。冬前未及時進行雜草處理或處理效果不佳的地塊,可在冬小麥返青至起身期及早進行化學除草,選用噴桿噴霧機或植保無人機進行作業,做到不漏噴、不重噴、無滴漏,以防出現藥害。冬小麥返青拔節期以防治條銹病、紋枯病等為重點,可采用植保無人機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群防群治相結合的防控策略,實施科學防控。植保作業應選擇適宜的天氣進行,風力超過3級、露水大、雨前及氣溫低于4℃時不宜作業。
合理灌溉。根據苗情和墑情,可選擇畦面漫灌或低壓噴灌、滴灌、水肥一體化等節水灌溉方式進行作業。鼓勵具備條件的經營主體和地區優先采用節水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降低地溫,影響植株生長。
春播露地蔬菜
播前準備。可選用翻轉犁、旋耕機、起壟機、開溝機等設備,并優先考慮復式作業設備以提高效率。起壟(開溝)作業應根據農藝要求,與移栽播種、田間管理、收獲裝備相匹配,選擇合適的起壟(開溝)參數和機具;可通過劃線、地頭放置中心線標志或配套具備北斗輔助駕駛導航功能的拖拉機等方式,確保作業的直線度與一致性。犁耕深度應不小于25厘米、耕深變異系數不超過10%,旋耕作業深度應不小于15厘米,碎土率宜大于85%,確保土壤疏松。應根據蔬菜品種及其種植行距選擇合適的起壟壟距和機具,作業后壟(畦)面平整度不超過2厘米。
機械直播。選擇適宜機械化的品種,對于表面不規則(如有芒、帶刺等)的種子,宜丸粒化等預處理后進行機械化播種。宜綜合考慮農藝要求、種子質量,靈活選用條播機、精播機或繩播機作業,可一次完成播種、覆土等作業工序。
移栽。根據田塊條件和農藝要求,選用適宜種類、型號的蔬菜移栽設備,并在作業前按農藝標準調整株距、行距和栽植深度。缽苗/裸苗移栽合格率≥90%,漏栽率≤5%,毯狀苗移栽合格率≥80%,漏栽率≤8%。
田間管理。選用固定式、移動式噴滴灌設備、節水灌溉或水肥一體化系統,依據土壤墑情和植株需求,實施定量精準施肥灌溉。配備適配規格的植保打藥機,噴藥時保持勻速行走,相鄰行程要接壟嚴密,避免重噴或漏噴,實現均勻噴灑。中耕除草追肥作業設備需選擇與栽植行距相符的中耕除草追肥機開展作業;涉及植株調整的蔬菜,需配備相應修剪器具進行作業。
春播馬鈴薯
播前準備。應避免重茬,實行合理輪作。選擇早熟、高產、穩產、適宜機械化作業且抗性優良的馬鈴薯品種。對深松整地機、翻轉犁、旋耕機、撒肥機、播種機等作業機械進行全面檢修、保養和調試,確保其性能良好,滿足馬鈴薯各生產環節的機械化作業需求。播前整地采用翻轉犁、動力驅動耙或深松整地聯合作業機進行耕整地,作業深度不小于25厘米,均勻一致,無重耕、漏耕,整后地表平整。深松作業應比深耕作業加深5厘米。
適時播種。春播馬鈴薯當地下10厘米處地溫穩定在8℃—10℃時即可播種,一般在2月底—3月中旬。
播種要求。優先選用多功能復式播種機械,一次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多項作業,提高作業效率和質量。有條件的可采用帶北斗導航輔助駕駛系統的拖拉機配套機具,提高作業精準度和行距均勻性。地塊面積較大時,可選擇2壟4行及以上中大型播種機械;小地塊選擇小型播種機械。馬鈴薯播種采用壟作模式,播深一般為8厘米—15厘米,壟高20厘米—25厘米,一壟單行壟距75厘米—80厘米、大壟雙行90厘米—110厘米。機械化播種作業應達到以下要求:種植深度合格率≥80%、漏種指數≤10%、重種指數≤20%。有條件地區可在播種時同時鋪設滴灌帶。
春播花生
播前準備。冬前對土壤進行深耕或深松的地塊,播前應在冬耕基礎上,選用旋耕機或動力驅動耙精細整地,保證土壤表層疏松細碎,平整沉實,上虛下實。冬前未耕地塊,早春及時耕地,隨耕隨耙耢,播前旋耕或使用動力驅動耙整地。積極示范推廣松翻輪耕技術,松翻隔年進行,先松后耕,深松深翻深度在25厘米左右,以打破犁底層,增加活土層,構建合理耕層。對于土層較淺的地塊,可逐年增加耕層深度。
適時播種。春花生適宜播期為地表下5厘米處連續5天地溫12℃以上,大花生及高油酸花生應提高3℃—6℃。花生播種地塊土壤水分為最大持水量的70%—75%時,要搶墑播種。墑情不足時,播后要及時澆水造墑,確保適宜的土壤墑情。
播種要求。適宜地區優先選擇能夠一次完成起壟、播種、施肥、噴藥、覆膜、膜上覆土等功能的播種機。大規模生產組織可選擇四輪拖拉機配套播種機,小規模生產組織可選擇手扶拖拉機配套播種機,所選拖拉機功率、輪距、機具作業幅寬應與地塊大小、種植模式匹配。在一定區域內,提倡規范化標準化作業,特別是收獲時采用花生聯合收獲機作業的地塊,宜采用一壟兩行種植模式。壟距80厘米左右,壟高10厘米—12厘米,壟面寬50厘米—55厘米,壟上行距28厘米左右。易發生澇害的地區適當增加壟高。應根據地力水平、產量目標、品種特性合理確定畝播量。大花生雙粒穴播,畝播量一般為8500穴—9500穴,單粒精播春花生畝播14000粒—15000粒。播種深度3厘米—5厘米。播行膜上覆土1厘米—2厘米,播后鎮壓。播種時,應同步施種肥和噴施除草劑,按農藝要求確定好施用量,并做好機具調整調試,進行試播作業,在滿足作業質量要求下,確定適宜作業速度。
(本版稿件由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張朝輝 參考新華網、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網站、《農村大眾》等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