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各地蔬菜生產應對低溫寒潮紀實

德州市農業技術推廣與種業中心組織技術人員在鑫昂蔬菜基地指導農戶冬季蔬菜生產。 李海燕 攝
近期,我國大部分地區正在經歷寒潮天氣,蔬菜生產面臨考驗。各地蔬菜生產如何及時應對低溫?怎樣保障種植技術科學到位?如何做到穩產保供?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
深入田間,指導很及時
當前,冬季蔬菜生長的田間管理已進入關鍵時期。為了切實做好大棚蔬菜田間管理工作,保障蔬菜安全越冬,各地農技人員走進蔬菜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幫助菜農防御低溫凍害。
在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寧寺村的蔬菜種植大棚里,一排排西紅柿長勢喜人,目前已陸續上市。農技專家與種植戶正在認真交流,了解當前西紅柿生長及產量情況,指導種植戶在低溫天氣下正確預防灰霉病的發生以及低溫天氣應對措施。
“針對這次寒潮,我們及時發布了天氣預警,下發了技術指導意見,派出蔬菜管理部門技術骨干深入蔬菜生產基地開展技術指導,指導農戶加固棚體,增加保溫和光照,保障蔬菜生產正常進行。”德州市農業技術推廣與種業中心蔬菜科科長王璐告訴記者,目前該市蔬菜生產穩定有序進行。“通過不斷強化技術培訓,我們提高了技術指導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為蔬菜穩產保供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湖南省益陽市,農業農村部門指導各地密切關注氣象、應急部門發布的最新天氣預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并及時轉發省、市氣象和應急部門的氣象預報信息給縣市區農業農村局和種植大戶。“我們成立了6個應對低溫寒潮天氣技術指導組,對縣市區進行‘一對一’的檢查督導和技術指導。同時,市、縣兩級農業農村部門下派工作組和技術指導組,深入種植大戶、田間地頭開展指導,分發宣傳單2萬余份。”益陽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蔣上志介紹。
據了解,益陽市制定了涉及種植業、畜牧水產業、農機安全等方面的農業低溫寒潮天氣防災減災應急技術措施,在低溫寒潮來臨之際,對設施大棚逐一摸排,對受損大棚修復加固。
前不久,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業農村部蔬菜專家指導組、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針對我國北方地區日光溫室、南方地區塑料大棚、露地蔬菜等,研究提出了蔬菜冬季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為提高我國蔬菜冬季生產水平,有效防范應對災害性天氣,切實提升蔬菜穩產保供能力提供科學指導。
科學應對,管理見實效
通過走訪調研,記者發現,為了有效應對低溫寒潮,在做好田間指導的同時,各地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優勢,大力推廣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新型農業機械等技術,使蔬菜產量進一步提高。
“這里有全程可控的氣溫環境,蔬菜生長不受外面低溫天氣的影響。我們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了精準施肥和節水灌溉。經過多層過濾的水結合營養液配方,使種出的蔬菜養分均衡,也更加綠色安全。”在德州市蘭劍智能植物工廠里,工作人員正在觀察蔬菜長勢,“目前生菜、小油菜等各類蔬菜顏色鮮綠,長勢良好。”
在一般的蔬菜種植大棚里,及時關注氣溫變化十分重要,連續低溫可能會導致土壤濕度較大,蔬菜根系呼吸受阻。“在蔬菜長勢弱的地塊,要視墑情及時松土促進根系生長,噴施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增加植株抗逆性。”王璐告訴記者,在松土施肥的同時還要科學防治病蟲害,“在降低濕度的同時適當噴施殺菌劑,在棚內濕度較大時,噴粉防治或使用煙霧劑來防控病蟲害,保障蔬菜健康生長。”
據王璐介紹,為保障德州市秋冬及元旦、春節期間蔬菜安全生產和有效供給,當地深入分析了當前蔬菜生產形勢,今年秋冬蔬菜面積、產量增幅明顯,目前該市蔬菜生產運行平穩。
與德州的情況稍有不同,廣東省目前還沒出現明顯的寒潮災害,但相關部門已經做好了應對措施。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廣東露地種植面積比較大的冬種蔬菜主要有辣椒、小番茄及葉菜,廣大菜農一直在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及時根據氣溫變化做好技術應對。
“在霜凍低溫來臨前,對茄果類蔬菜要結合實際覆蓋紗網,噴施防凍液,適度灌水施肥,確保能采收的及時采收。”該負責人說,目前瓜類蔬菜已基本采收完成,粵北區域的葉菜沒有達到采收標準的,需要提前做好水肥管理,并覆蓋稻草。“此外,設施大棚種植戶,要及時維修維護棚膜。我們也會積極發動農業科技特派員就近開展因地制宜的技術服務。”
整體來看,目前冬季蔬菜生產受到寒潮影響較小。農業農村部最新調度顯示,目前我國在田蔬菜面積8300多萬畝,同比增加80多萬畝,主產區形勢較好,冬季蔬菜穩產保供基礎牢固。
“10月7日開始,我們的白菜薹進入采收旺季,每天可采鮮菜近5000公斤。”在益陽市南縣朝暉蔬菜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田野里到處是忙碌的身影。一旁田埂上,大貨車在等貨上車,打包后的白菜薹將直接發往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基地負責人李慶介紹,目前合作社利用冬閑田發展蔬菜生產面積1500余畝,影響帶動周邊近50戶農戶從事蔬菜生產。“盡管是嚴寒的冬季,我們的蔬菜依然不愁賣。”
此輪低溫寒潮天氣正值元旦和春節前夕、“菜籃子”產品運銷旺季,益陽市農業農村局密切關注市場動態,指導農民及時采收已成熟的蔬菜,增加市場供應,幫助農民做好產銷對接。
11月以來,益陽市大通湖區北洲子鎮搶抓農時,有序推進冬閑田發展芥菜種植。“今年晚稻收割后,我們按照規劃利用1300畝冬閑田種植芥菜,同時還與岳陽市華容縣的芥菜加工廠簽訂了訂單種植合同,保底銷售,收益有保障。芥菜成熟后,直接送到工廠,十分便利。”強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沈文超告訴記者,通過“稻—稻—菜”接茬輪作種植模式,再加上銷售便利,能讓一塊田產生三份收益,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024年秋冬種,益陽市共發展油菜206.34萬畝、蔬菜88萬余畝,現有在田蔬菜75.5萬畝,總產量約205.2萬噸。”蔣上志說,目前全市蔬菜儲備和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穩定,能夠滿足市民的需求。
在南縣武圣宮鎮沿河堤村的“稻—稻—菜”輪作蔬菜種植基地,1200畝白菜薹進入收獲期。村民穿梭在綠油油的菜地中,摘菜薹、捆菜薹,動作嫻熟。新鮮的蔬菜被采收后迅速送往包裝車間,再經過稱重、打包、保鮮等工序后,通過冷鏈物流運輸車,第一時間輸送到市民的餐桌上,實現基地蔬菜從田間地頭到市民餐桌的無縫銜接。“近幾年,我們南縣菜薹的品牌已經打響,菜薹采摘后不愁銷,主要銷往長沙、深圳、廣州、虎門等地,現在每天都有60余名村民在這里務工。”美儂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經理任建國說。
近日,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組織有關蔬菜主產省和專家會商研判近期蔬菜生產供應形勢。隨著北方設施蔬菜產量穩步增加,南方露地蔬菜大量上市,加之冬儲蔬菜數量充足,預計全國蔬菜生產繼續保持良好勢頭,能夠有效保障元旦春節等重要節點供應。但即將進入嚴冬,低溫雨雪冰凍等災害性天氣可能對部分地區、部分品種蔬菜生產造成不利影響。下一步,將抓牢抓實蔬菜穩產保供,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抓好生產調度、防災減災、技術指導和產銷對接等各項工作,確保嚴冬時節蔬菜穩定供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