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一場“云娜”臺風登陸浙江,導致農業生產遭受重大損失。那年,浙江第一時間成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協調小組,農業保險改革探索由此邁出步伐。廿載間,浙江一任接著一任干,不斷創新完善以政策性農業保險為基礎的農業保險制度體系,形成了農民群眾得實惠、鄉村產業有保障、財政補貼有效率、保險機構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浙江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發展歷程可分為四個階段:2004年至2007年,以探索謀劃、區域試點為主,實現從無到有突破;隨后的六年間,由試點轉入常態化開展,各項支持政策相繼出臺,參保險種不斷增加,參保規模逐步擴大,實現全省域覆蓋;2015年至2020年,立足于規范有序健康發展,市場供給更加豐富,地方特色險種全域開花,各類需求得到有效滿足;最近三年多里,大力推動由“保大災、保成本、保大戶”向“保綜合、保收入、普惠制”轉型升級,全力打造以風險減量化為重點、以經營市場化為核心、以服務數字化為特征的農業保險2.0版本。
據介紹,20年里,浙江開創了諸多率先——率先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協調工作機制、率先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共保體經營模式、率先出臺農業保險巨災準備金制度、率先出臺地方性農業保險法規、率先全域推廣數字農業保險等,以“十個率先”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高效、規范有序發展,全面建立了一整套與農民負擔能力、農業生產風險、農村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匹配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體系,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成果。
截至目前,浙江已開辦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達305個,累計提供超過6201億元的風險保障,向236.7萬戶次農戶支付了101.44億元的保險賠款。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浙江充分發揮保險作用,從傳統的“災后”補償向“災前”預防預警轉型,有效推動風險減量,切實降低農戶經濟損失。通過線上平臺,掌上“一鍵辦理”,農戶在家就能完成投保和賠付申請,承保時效由37日縮短至5日,理賠時效由36日縮短至10日。
除了聚焦主糧作物的保險之外,圍繞“土特產”的地方特色保險解決了以往大量特色農產品“不能保、不敢保”的問題,成為浙江政策性保險的一張“金名片”。此外,針對不同的保險品種,浙江還建立中央險種高補貼、省級險種中等補貼、地方特色險種適度補貼的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體系,有效滿足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與特色優勢農產品高效發展的多種保險需求,基本建立了財政分層次、多梯度支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補貼體系。
據了解,下一步,浙江將著力推動保險保障全主體覆蓋,保險服務全鏈條延伸,把實現小農險向大農險轉型升級作為主要工作目標,同時不斷迭代農業保險體系,發展更多層次農險產品,發揮更大“保險+”成效,創新更多保險服務方式,為護航“千萬工程”、全力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浙江樣板”提供更多好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