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子量足、質優,種子庫存積壓,種子企業急于搶占渠道,市場啟動提前,種子價格或下降,可能會陷入價格戰,行業洗牌?格局重塑的啟幕?還是……,或許將成為常態。
雜交玉米種子市值是我國種子市值最大的作物,一直以來,競爭激烈,備受行業關注。特別是近年來,品種井噴,制種面積增加,單產水平提升,市場存量飽和競爭狀態加劇,疊加品種更新換代,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其中不乏行業頭部企業,市場“一片哀嚎”。
下面由筆者結合公開資料,對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制種面積、產量、供需比做進一步分析,希望在這個競爭白熱化當下,提高利潤空間,增強競爭力有所啟示和幫助。
2021年,我國雜交玉米制種面積272萬畝,主要在甘肅和新疆,合計制種面積211.54萬畝,占全國制種面積的77.77%,其次制種面積較大的區域是云南省。

2021年,我國雜交玉米制種產量為10.40億千克,甘肅和新疆產量達8.69億千克,占全國產量的83.56%。

2021年,全國雜交玉米平均制種產量為381.27千克/畝,其中制種產量前三位的省份是:寧夏、新疆、甘肅。

2022年雜交玉米制種收獲面積大幅增加至366萬畝,創近6年歷史最高記錄。由于西北、西南基地以及內蒙、廣西等省市受到天氣方面影響出現減產,2022年全國雜交玉米平均制種單產約372公斤/畝,處于近5年中位水平。不過,整體而言,2022年全國新產玉米種子13.6億公斤,與2021年相比,增加3.2億公斤、增幅31%。與近5年平均水平相比,增加3.8億公斤、增幅39%。
2023年全國雜交玉米制種面積達462.5萬畝,包括新疆168.9萬畝,占比36.55%,甘肅165.5萬畝,占比35.81%。新疆、甘肅合計占全國72.4%。全國雜交玉米平均制種單產預計379公斤/畝,為近5年中位水平。新產玉米種子17.5億公斤,同比增加3.9億公斤、增幅29%。與近5年平均水平相比,增加7.05億公斤、增幅67%。新產種子17.5億公斤,加上上季有效庫存2.9億公斤,總供應量20.4億公斤,預計總需求量12.2億公斤,預計期末余額8.2億公斤。在供求總體態勢上,供需比達167%,屬于供大于求偏重。由于極端氣候多發,要求品種穩產、多抗,呈現區域化。東北玉米產區抗澇品種,黃淮海玉米產區耐高溫、抗銹病、抗青枯病。由于規模種植主體增加,需要矮早密、穩產多抗、宜機收品種;品種+配套技術服務。品種將呈現兩極化,主推暢銷品種價格高、溢價能力強,同質化品種積壓。
2024年玉米制種面積428萬畝,較上年減少34.5萬畝,降幅7%,全國雜交玉米平均制種單產預計396.5公斤/畝,為近5年最高水平。西北地區制種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72%以上。氣溫總體適宜,雨水相對充足,植株整體長勢較好,屬于豐產年!甘肅、新疆制種單產均在420公斤/畝以上,部分品種制種單產達到600—700公斤。易制種、制種產量高是影響企業利潤的關鍵因素之一。新產種子17億公斤,上季有效庫存:5.4億公斤。總供應量:22.4億公斤,總需求量:12.8億公斤,預計期末余額:9.6億公斤,供求總體態勢:供需比175%,供大于求。




種業企業能否在優良品種基礎上,以銷定產,提高制種質量和品質,歡迎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