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寧縣紅寺鎮馬鈴薯發展“薯”光無限
“原原種繁育基地年生產脫毒馬鈴薯原原種達800萬—1000萬粒左右,年產值達350萬元以上。”靜寧縣紅寺鎮馬鈴薯原原種繁育基地技術負責人靳銀強說。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優質良種是農業豐收的根基。
今年,紅寺鎮二河村馬鈴薯原原種繁育產業園區推廣種植原原種350畝,畝產6000斤左右,帶動農戶畝均增收1500元以上,集中建成的魏溝村、化溝村4000畝優質原種示范推廣種植基地,產量4000余噸,效益約320萬元,帶動全鎮產業鏈、價值鏈提升,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河村村民何冠生是當地的馬鈴薯種植大戶,今年他家種了30畝,全部是鎮上推廣的優質種子,收成比往年好很多。“好種子的優勢真的太大了,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村民何冠生說。
種子是農業科技始終圍繞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靜寧縣紅寺鎮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依托已形成的脫毒馬鈴薯種苗組培、原原種繁育、大田種植產業鏈條,持續放大產業效應,推進馬鈴薯產業走向科技化、綠色化、產業化發展。
在此期間,紅寺鎮因地制宜發展馬鈴薯種薯產業,加快建設組培基地、繁育基地、種植基地及儲存交易市場“三基地一市場”,帶動了全鎮產業鏈、價值鏈提升,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目前,紅寺鎮馬鈴薯原原種繁育基地占地33畝,建有日光溫室11座、育苗塑料網棚10座,年培育脫毒苗500余萬株,年產脫毒馬鈴薯原原種達800萬-1000萬粒左右,棚均收益達5萬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