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清華大學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承辦的長城工程科技會議生物育種主題大會在京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農業農村部科技司司長周云龍、種業司司長劉莉華、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楊禮勝、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總工程師葛毅強,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宏偉,以及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家洋、種康、張涌、陳曉亞、劉旭、朱健康、曹曉風、鄒學校、王漢中、趙春江、謝道昕、胡培松、許為鋼、陳松林、喻景權、柏連陽、孫其信、何祖華、張獻龍,作科所所長周文彬等領導專家出席會議。會議由萬建民院士主持。

吳孔明在致辭中指出,發展生物育種對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引擎作用,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加快推進生物育種向精準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他強調,要通過夯實種質資源育種戰略性基礎,持續推動生物育種關鍵科技創新,加快提升種子企業創新能力,強化生物育種條件能力支撐保障,完善凈化種業市場環境五個方面堅定不移推進我國生物育種發展。
會議期間,李家洋、陳松林、王漢中、樊勝根等院士專家圍繞“發展生物種業,確保糧食安全”大會主題,分別就智能作物智造、魚類分子育種、油料作物生物育種、種業創新與農食系統轉型等內容作主題報告。與會專家圍繞種質資源挖掘與創新、種業基礎科學研究、生物育種新技術、現代品種設計與培育、種業創新體系與政策等5個專題開展專題研討。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種業是農業的命脈,生物育種有力支撐保障了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建議各單位、各部門、各企業在生物育種創新能力、種業企業創新能力、種業科技創新整體效能以及種業發展生態上持續發力。共同推進我國生物育種發展,加快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農業農村部等有關部門領導,有關科研院所、涉農企業代表等240余人參加會議。據了解,長城工程科技會議創辦于2015年,旨在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聚焦工程科技領域的前沿動態與創新發展,提供高質量和權威性的前沿戰略預判和決策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