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日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主辦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一場上,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龐海濤表示,“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現在中秋已過,糧食產量已基本形成,可以說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龐海濤介紹,今年從農情調度看,全省糧食播種面積增加、高產玉米作物面積增加,從今年整體氣象條件看,也有利于農業生產,中秋節已過,糧食產量已經基本形成,今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在具體工作中,省農業農村廳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推進。
黨政同責高位推動,聚力推動促增產。黑龍江省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五級書記抓糧食安全,制定全省糧食和大豆油料生產方案、主要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方案和“五良”政策清單,壓實落靠各地糧食生產責任。深入落實產糧大縣獎補、生產者補貼、綠色高產高效、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等一系列惠農政策,同時嚴格糧食生產考核,發揮“指揮棒”作用,進一步調動基層抓糧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五良”融合配套發力,挖掘潛力促增產。全面落實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增產措施。在農田方面,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1.1億畝,全國規模最大;在良種方面,今年篩選推薦適合全省不同積溫帶種植的主要作物主導品種135個,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在良法方面,集成推廣優質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推廣大壟密植栽培技術5100余萬畝、水肥一體化技術212萬畝,分別比上年增加1600多萬畝和160多萬畝。同時,適時開展“一噴多促”作業1.06億畝;在良機方面,出臺優機優補政策,加快推進老舊農機更新換代,今年全省新增100馬力以上拖拉機、高性能播種機等先進農機具超1.4萬臺(套),進一步提升了作業質量;在良制方面,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全省農村集體土地實現適度規模經營面積1.1億畝。充分發揮北大荒農墾集團示范引領作用,深入推進墾地合作,通過農墾帶動地方,有力地促進了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
多措并舉防災減災,減少損失促增產。減損就是增產。今年,省農業農村廳堅持農業生產全過程防災減災,提前制定農業防災減災預案,細化防災減災關鍵措施,與氣象部門聯合發布《保障糧食安全服務專報》23期、災害天氣預警提示90余次。充分發揮全省1萬個病蟲監測點和村級植保員作用,開展重大病蟲疫情統防統治,特別是推廣大豆種子包衣面積6500萬畝,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災害損失。
集成技術規模推進,示范帶動促增產。省農業農村廳全力集成推廣優質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建設69個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示范縣、63個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示范縣、15個玉米大豆單產提升工程示范縣,建立16個農作物專家育種基地,充分發揮示范引帶作用,千方百計將科技潛力轉化為現實產量、專家產量轉化為農民產量、典型產量轉化為大田產量,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
加強專家技術指導,精準服務促增產。從備耕生產開始,省農業農村廳成立11個指導組、省農科院成立13個包聯市(地)服務組,各市縣累計派出專家、農技人員9400多人次,在關鍵農時下沉一線指導。特別是在糧食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利用新媒體平臺組織專家錄制技術指導視頻,現場演示田管關鍵措施和技術要點,并通過公眾號、抖音、快手等媒介推送至市縣鄉村和生產主體,促進了糧食生產標準的提升,為大面積提高單產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保障。接下來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將科學組織、有序推進,全面做好秋收生產工作,確保顆粒歸倉,農民豐產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