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獲悉,該市農技專家近日對巴南區雙河口鎮北隘口村的大豆試驗田進行的田間測產結果顯示:兩款重慶選育的大豆新品種喜獲豐收,畝產雙雙突破500斤。
據介紹,此次測產驗收的大豆品種“華圣28”由西南大學選育,平均畝產達546斤;“吉渝166”由重慶市農科院選育,在近2萬株/畝的高密度種植條件下表現出色,平均畝產達550斤。而重慶以往所種大豆品種畝產僅為300多斤,這兩款重慶選育的大豆品種畝產高出該市大豆平均畝產80%。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經濟作物,目前,重慶地區種植的大豆主要為地方品種和渝豆系列品種。“大豆品質不錯,但品種的短板也很明顯。”重慶市農科院豆類科技創新團隊首席、市豆類科企聯合體專家杜成章說,相比其他品種,地方品種和渝豆系列品種的大豆,面臨不耐密植、單產提升難度大等問題。
“我國南方大豆產業發展總體向好,但面臨大豆制種成本高、種子質量較差、良種數量不足三大難題,這也成為制約我國南方大豆發展的卡點。”杜成章表示,“要取得突破,就必須創制和選育廣適性大豆種質和品種。”
為此,經過多年選育,西南大學成功選育出“華圣28”,具有高產、抗病的優點,重慶市農科院選育出“吉渝166”大豆新品,表現出高產、耐密植、早熟、抗倒伏和抗裂莢等優點。
據介紹,“吉渝166”是目前已知適應性最廣的大豆品種之一。一般大豆品種只能適應1到2個緯度的生態環境,而“吉渝166”在北緯29°(重慶)至44°(吉林)的廣闊緯度區間內,均能實現高產。該品種的進一步開發與應用,有望顯著提升我國南方大豆產量。目前“吉渝166”已參加湖北、吉林等地的區域試驗,“華圣28”和“吉渝166”兩個大豆新品種,明年就可在重慶大面積推廣種植。下一步,如果品種性狀穩定,還可在四川、貴州等西南地區進行備案和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