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簡訊 » 正文

甘肅:一粒種子的新質生產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8-28  來源:甘肅農民報  作者:曹勇  瀏覽次數:333
 
      鼠標一點,自動澆水、施肥,一次完成;上線加工,從鮮穗到種子,全程不落地……
      
      一粒種子,從種到收,各種“新玩法”層出不窮,而這種全新耕作模式的背后,是玉米制種大縣臨澤縣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
      
      土地耕種“數字化”
      
      初秋時節,臨澤縣鴨暖鎮古寨村高標準農田郁郁蔥蔥,制種玉米長勢喜人,一根根粗壯的玉米棒子,傳遞著豐收的希望,再過一個半月,即將迎來收獲季。在這片玉米地,同樣吸人眼球的還有“天空地一體”的國家玉米制種基地監管網絡。
      
      “實現了信息化、自動化,氣象信息、墑情信息、病蟲害信息到灌溉計劃,全程監測,幫助群眾科學管理農田。”古寨村玉米制種“五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信息化)基地控制室內,古寨村黨支部副書記王佳緊盯智慧農業系統大屏幕,隨即鼠標輕點,“古寨二號”灌溉系統開啟,一股水流瞬間通過如毛細血管般遍布農田的條條滴灌帶直達玉米根部。
      
      鴨暖鎮人大副主席、古寨村黨支部書記王維兵告訴記者,基地1300多畝耕地之前由全村50多戶農戶分散耕種、管理,2023年4月,在深入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基礎上,使用智慧農業系統,實現玉米制種智能化管護。
      
      “智能化管護后,用水、肥料、農藥、勞動力等方面投入都有減少,畝均節約成本500元以上,畝產增加10%-15%。”王維兵算過賬,以前1300多畝地由50多戶農民管護,現在只需2人管護,減低人工30%左右;之前大水漫灌,每畝地用水750方左右,現在改為水肥一體化,每畝地用水僅為350方左右;玉米收獲時,人工每畝350元左右,機械化收獲每畝280元;更重要的是,之前村民習慣于施用磷酸二銨、尿素等單一肥料,現在通過測土配方和水肥一體化,科學施用氮、磷、鉀等配方肥料,可滿足玉米生長所需各種養料,有效提高產量,增加群眾收入。
      
      此外,臨澤縣應用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推行無人機化防、遠程遙感、智能控制等農業新技術,實現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控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促進“一般田”“高標田”向“數字田”迭代升級。
      
      檢測監管“專業化”
      
      種子是糧食安全的關鍵。在農業生產領域,每一粒種子都直接關系到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進而影響農民收成與國家糧食安全。
      
      玉米種子檢測機構作為保障農業生產“第一粒扣子”的重要環節,其檢測項目的嚴謹性、科學性與準確性尤為重要。
      
      位于張掖國家級玉米種子產業園內的臨澤縣國家級玉米種子技術服務中心,)是全國首家集種子生產技術研發、農業技術服務、電子商務信息發布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種業綜合性服務機構,是服務于張掖國家級玉米種子生產基地乃至河西地區和西北五省的專業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機構。
      
      “這個檢測可以辨別種子真假。”在該中心真實性鑒定核酸提取室,工作人員正在使用電子移液器提取玉米種子DNA,辨別玉米種子真假;在發芽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查看沙盤內玉米種子發芽情況。沙盤內,新播種6天的玉米種子已長出一葉一芯,第七天便可出檢驗結果。
      
      據了解,該種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是CASL和CMA雙認證種子質量檢驗檢測機構,配備各項種子檢驗所需的儀器設備321臺,立足張掖國家級玉米制種生產基地,輻射全國開展種子質量檢驗服務,并承擔省級市場監督抽查、全省玉米新品種審定和DNA篩查等任務。
      
      除此之外,該中心還有甘肅省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監管信息和農產品質量信息監管指揮兩個平臺,可實現玉米制種從種到收、從基地到市場的全程監管和可追溯,使農產品持“身份證”上市,推進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由此,臨澤縣被認定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
      
      種子生產“自動化”
      
      收獲的玉米棒子,要經歷一系列精密嚴格的過程,才可銷往全國各地種子市場。
      
      在位于臨澤縣工業開發區的甘肅中作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剛剛建成的玉米種子加工生產線拔地而起。
      
      “從玉米鮮穗到扒皮、烘干、脫粒、儲存、精選、包衣、分裝,直至玉米種子成品,實現了全程玉米不落地。”負責人申建國告訴記者,公司從事玉米新品種研發、玉米種子生產、加工和銷售。今年新建成的玉米種子加工生產線,由加工精選工段、包衣包裝工段、種子產品平面庫、親本種子儲存倉庫、種子烘干扒皮車間組成,所有工段間用傳輸機傳遞,實現自動化作業。
      
      這種新改進的生產線,相較于傳統的各工段分段加工生產線,減少了種子運輸產生的損耗和損傷,保證了種子的水分和質量。與此同時,考慮到傳統圓形儲存倉只能儲存玉米2個月,公司研發人員將圓倉改為方倉,儲存周期可延長至兩年左右,意味著企業可根據市場需求隨時調整玉米種子生產時間,增強了企業抗風險能力。
      
      在申建國看來,落戶臨澤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臨澤縣年降雨量少,農業灌溉發達,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種子內在養分比其他地方高,種子發芽率達95%以上,極具“天時”優勢;同時,作為“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玉米制種超大規模縣”,臨澤縣玉米制種面積連年保持在30萬畝左右,年均種子產量約占全國用種量的10%,多年制種玉米種植,當地農戶養成了較強的質量管理意識,極具“人和”優勢;再加上公司新建成的先進玉米種子加工生產線,又具有“地利”優勢。三種優勢疊加,只待9月20日制種玉米收獲時全線開工生產。
      
      棗鄉臨澤,農業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新質生產力正在加速賦能玉米制種產業高質量發展。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