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走進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昭君鎮沙圪堵村的水稻田,多臺植保無人機在農機手的操控下,在水稻田上方來回穿梭作業,兌好的藥物隨著“水霧”均勻地噴灑在水稻葉面上。相比人工作業,無人機作業基本不會出現漏噴區域,作業效果好、效率高。
村民蘇成貴忙里偷閑,趁著休息空檔倚著三輪車和記者聊起了天。“現在正值施肥關鍵期,我家水稻種植面積30多畝,1臺無人機十幾分鐘就能完成作業,真省事兒”。
沙圪堵村黨總支書記李清云說:“現在村里的水稻從育苗到收割,全程都是機械化,不僅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有效的保障了糧食安全。尤其是植保無人機作業和傳統作業相比,不受耕作模式及區域限制并且還能節本增效。
達拉特旗是鄂爾多斯市的糧食生產大旗(縣),今年春耕、“三夏”期間全旗投入農機具5.2萬臺套,保障糧食生產各作業環節順利進行。同時,達拉特旗成立了全區首家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建成了一個北斗導航系統和機收減損技術應用示范基地,培育了一個自治區級區域性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全旗整合了現有農機裝備,增強聯合作戰能力,為大面積土地托管、土地大項目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完整的裝備支撐,更好地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達拉特旗農牧業機械化服務中心負責人王強告訴記者。
王強表示,達拉特旗的農機化服務著眼于解決問題、提升效率、創新發展,為順應農牧業機械化發展態勢,成立了農機行業協會,成為搭建政府部門與農民的橋梁和紐帶,極大地促進了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同時,舉辦了主題為“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的中國農機新機具達拉特旗首屆推廣展示會,共展出大小機具近2000臺套,現場成交617臺,成交額5200多萬,參展農牧民3.5萬多人次,充分體現了達拉特旗農機化事業發展的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