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要求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農村工作及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精神,以提高冬小麥冬油菜單產為目標,以品種的綜合評價結果為依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選擇優良品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全力做好冬小麥、冬油菜等秋播作物品種布局,促進優良品種向優勢區域集中,優勢區域與市場有效銜接,加大品種展示示范,優化品種結構和合理區域布局,加快新品種更新換代,配套集成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實現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推動糧油作物生產提升增效,夯實明年夏糧豐收基礎,保障全省糧食安全。
二、布局原則
1.堅持合法性的原則。科學選擇國家和省級審定(登記)或引種備案,且種植區域符合品種審定公告或登記備案中明確適宜區域推廣的品種,杜絕沒有通過審定(登記)的品種進行推廣。
2.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不同自然生態區劃類型和品種特征特性及適宜區域,結合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加大新優品種引進、篩選、試驗示范力度,做到示范品種新穎、搭配品種合理、主導品種突出。
3.堅持合理搭配的原則。示范品種以近兩年新審定(登記)、抗性強、產量高、適宜本生態區域種植的品種為主;搭配品種以新品種試驗篩選和展示示范綜合評價結果為依據,結合農民意愿及市場需求,選擇性狀突出、豐產潛力好、適宜性強的品種為主;主導品種以近兩年搭配品種中增產潛力大、符合市場需求、穩產高產、優質抗逆的品種為主。
三、布局品種
1.冬小麥:大力發展優質強筋和優質弱筋小麥,提升中筋和中強筋品質,實行多抗源、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重點推廣抗病、抗旱、抗凍、抗穗發芽、抗倒伏等抗性強、產量高、品質優的強冬性品種。隴南山地冬麥區重點推廣蘭天37號、蘭天131、蘭天132、蘭天538、中梁40號、天選57號、天選72號、蘭天653等抗病性強的高產穩產品種;隴南川地冬麥區重點推廣蘭天36號、蘭天42號、蘭天43號、蘭天45號、蘭天47號、蘭天48號、天選59號、天選60號、天選63號、天選66號、中梁38號等抗病性強的高產穩產品種,堅決淘汰嚴重感銹、種性退化和抗逆性差的品種;隴南白龍江流域冬麥區重點推廣蘭天36號、天選51號、天選52號、中梁40號、蘭天45號、蘭天48號等抗病性強的高產穩產品種;中部冬麥區重點推廣蘭大211、莊浪13號、靜麥4號、靜寧13號、隴中6號、隴中7號、臨農3D17、蘭天26號等抗旱、抗凍、抗病性較強的優質品種;隴東半干旱山塬區重點推廣隴育10號、隴育13號、環冬4號、隴育8號、隴育5號、隴鑒110、隴鑒115、寧麥9號等抗凍、抗旱、抗穗發芽、抗倒伏性較強的豐產優質品種;隴東濕潤川塬區重點推廣銅麥6號、蘭天133、蘭航選122、隴原235、靈選6號、隴鑒116、隴麥671等抗穗發芽、抗倒伏等抗性強的豐產優質品種(詳見附表1)。
2.冬油菜:大力發展市場受歡迎的“雙低”、“三高”品種,隴東冬油菜區重點推廣天油7號、天油8號、天油10號、天油1358、隴油9號、隴油12號、冬油3號、隴油22號、隴油27號等抗性較強的優質高產品種;隴中冬油菜區重點推廣隴油8號、隴油12號、天油8號、天油10號、天油12號等優質品種;隴東南冬油菜區重點推廣天油8號、天油9號、天油10號、天油14號、天油15號、天油1358等優質品種;隴南冬油菜區重點推廣偉隆88、甘雜2號、陜油1309、秦優19、陜油16等抗性強的優質品種(詳見附表2)。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工作認識。各地要提前謀劃,高度重視,把做好秋播作物品種布局工作作為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著力提升單產的重要舉措,提高工作認識,加強組織領導,細化工作舉措,以全省品種布局意見為指導,科學合理制定當地品種布局意見,確保秋冬生產順利開展。
(二)做好種子保供。認真做好秋播作物種子供需和儲備情況調度,摸清、摸準用種需求、可供種數量、品種結構等信息,動態掌握種子實時供應情況,及時分析研判供需形勢,做好種子余缺調劑,全力保障秋播用種數量和結構安全。加大種子市場監管,把好種子質量關,嚴厲打擊哄抬物價、以次充好、以假亂真、虛假宣傳、品種侵權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種子市場經營秩序。引導農民在正規的種子經營主體購買標牌包裝種子,及時索證索票,保障合法權益。
(三)強化技術服務。在關鍵農時及時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與服務,科學引導農民選擇優良品種和配套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一是做好種子質量把控,引導農民使用商品種子,大力推廣種子拌種、包衣等藥劑處理技術;二是推廣精量和半精量機條播、寬幅精播、寬幅溝播等播種技術,適墑、適量、適深、適期播種,確保苗勻苗齊苗壯;三是推廣秸稈帶狀覆蓋還田、蓄水保墑、探墑溝播、播后鎮壓、輪作倒茬培肥等旱作技術;五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綠色綜合防控等技術,科學合理施肥和用藥,提高肥料、農藥的利用率;六是結合近年來農業災害的頻繁發生,加強監測預警,落實“防重于救”理念,科學指導農民防災減災。低溫來臨前,對播種過早、群體過大、過旺麥田,采取鎮壓、深中耕、灌越冬水、噴施化學調節物質等技術措施,控旺轉壯,提升植株抗寒性,確保安全越冬。
(四)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平臺以及各種新媒體平臺,及時向農民群眾發布品種推薦信息,大力宣傳介紹品種的特征特性、適種范圍和高產栽培技術。加大品種展示示范、現場觀摩及綜合評價,搭建“看禾選種”平臺,提高廣大農技干部、種子企業和農民對新優品種的認知和應用程度,形成“種子部門看禾推介品種、農民看禾選用品種、種子企業看禾營銷品種”的良好機制,通過示范觀摩直觀引導,加快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步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