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耐鹽堿抗旱油菜新品種設計與培育”項目推進會在江蘇省鹽城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王漢中,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作物學會油料作物專業委員會等相關單位專家參會。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到鹽城市大豐區東方綠洲現代農業園沿海灘涂鹽堿地示范片實地考察,對華中農業大學培育的“華油雜62”及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培育的“寧雜811”等油菜品種示范田進行了現場評價。專家組對試驗點耐鹽堿油菜品種的耐鹽堿效果給予了肯定,一致認為:這兩個油菜品種抗病抗倒性強,耐鹽堿強、耐低溫,豐產性突出,適宜全程機械化生產,建議大面積推廣應用。
會上,來自華中農大、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所等單位專家分別匯報課題進展。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品種登記處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建立耐鹽堿品種的行業標準,加強耐鹽堿品種的篩選示范和推廣,堅持產業導向,推出能為生產所用的新品種。
王漢中表示,該項目面向全國三大主要鹽堿區域課題設置的目標明確,成績突出,形勢喜人。下一步,要加強協調,在對鹽堿地科學合理分類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鑒定方法,建立合理的生態區劃,構建合理的耕作制度;要分別建立完善的測試網絡,為品種登記服務強化資源技術的集成和耐鹽堿新品種的培育;推出有利用價值的新品種,把鹽堿地的油菜種起來。
傅廷棟表示,環渤海以及長江三角洲是水稻和油菜輪作最具條件的區域,應加大耐鹽堿油菜品種重點推廣,建議進一步協調不同區域設立嚴謹的耐鹽堿評價標準體系,加快新品種登記速度。重點示范區要做到動態監測,隨時能監測到試驗基地鹽堿的變化情況,要將栽培技術的研究作為重點工作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