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陽縣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在田間察看小麥長勢,并向種植戶提出收割建議。 董繼偉 攝
“今年畝產估計有1300~1400斤,就現在的情況看來,也可能再高點兒!”說起今年的小麥生長情況,裴朝賓很高興,“最近要時刻關注天氣,今年小麥取得豐收,很有希望!”裴朝賓是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陽阿鄉北裴寨村的種糧大戶,一大早他就來到田間觀察小麥長勢。
原陽縣地處中原腹地,常年糧食種植面積165萬畝以上。近年來,該縣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創建了全國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示范區和全國小麥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范區。通過優選品種、深耕深翻、水肥滴灌、病蟲害防控等技術,去年該縣糧食畝產提升了75公斤。
原陽縣小麥單產提升示范區占地10萬畝,聚焦制約小麥單產提升的關鍵因素,該縣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有機融合,帶動全縣小麥大面積均衡增產。原陽縣農業農村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張華介紹:“依托農情監測中心和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示范區對田間苗情、墑情、氣象等信息及時掌握,并進行分類管理、應急防控、及時處置,實現了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
“今年選用的‘鄭麥136’小麥品種,它抗倒伏能力強,抗病性也好,別人打3遍藥,咱打1遍就中了!農技人員時常過來進行小麥生產技術指導,再加上自己的‘土經驗’,從種到收,全程沒有后顧之憂。”裴朝賓說,以前種地時播種、施肥、灌溉、收割全要靠人力,現在擁有便捷的機械化操作,200多畝小麥到收獲時,“服務隊的收割機和運糧車直接開到地里,一天半就能全部收割完。”
今年,原陽全縣共種植101萬畝小麥,預計6月初進行收割作業,在收割的前20天,就已經進入了“備戰”狀態。“根據氣象監測,我們能提前7~10天做出研判提醒,向農機手發送小麥成熟進度和預報預警信息,以便組織搶收。”原陽縣氣象局工作人員滕燁告訴記者,今年當地的雨季大概會在6月中下旬,屆時小麥已全部收完,不會受到雨水影響。
隨著小麥逐漸變黃,麥田也面臨著防范火災的安全生產問題。“我們啟動了‘藍天衛士’智能監控系統,以村為單位,通過安裝雙目監控攝像頭,對安裝點周圍實施全天候、全角度的實時監控,并配備了壩地機和旋耕機,一旦遇到火情等緊急情況,確保能夠第一時間處置。”原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婧介紹,全縣平均每2000畝地組織調配10~20人,不間斷地田間巡邏,提高農戶的防災減災和安全生產意識。
“三夏”期間,原陽縣成立了農機信息調度專班,目前已掌握大量農機數據。“如果遇上天氣變化,要立即搶收,我們能確保一天調度到2000多臺收割機。6月初,將在全縣6個高速路口的收費站和國道界限處設置農機服務站,向農機手發放‘明白紙’,直接帶領他們到田間地頭,積極協調作業過程中的問題。”劉婧告訴記者,“同時在全縣開設20個‘保姆車’配備點,確保每個鄉鎮備齊常用的農機應急配件,全力保障夏糧顆粒歸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