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謝婭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樂明凱)日前,湖北省農業科學院邀請華中農業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湖北省農技推廣總站、湖北省種子管理局及湖北小麥主產區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到湖北省棗陽市琚灣鎮黃莊村,對“515”院士專家科技服務農業產業鏈行動小麥示范推廣項目“優質小麥新品種‘鄂麥590’綠色高產高效技術”進行測產驗收。
專家組組長、華中農大教授黃見良介紹,經現場調查,專家組一致認為田間長勢均衡,熟期適宜,熟相好,病蟲害發生程度輕,綜合農藝性狀優良。現場測產面積2.93畝,實收籽粒鮮重1760公斤,測定水分含量10.08%,雜質率0.5%,按小麥標準水分含量13%折算,實打產量每畝617.7公斤。
湖北省農科院糧作所副所長朱展望介紹,棗陽是湖北小麥主產區,此次新品種示范區集成了豐產優質小麥品種、小麥機械精量勻播技術、鎮壓調控技術、小麥專用緩控施肥、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綠色豐產提質高效生產技術。實收測產結果顯示,該示范區實現了畝均增產50公斤、節本40元至50元、增效150元的創建目標,為湖北小麥單產提升提供了可借鑒樣本。
棗陽市三杰麥面相關負責人杜性合表示,“鄂麥590”加工產品投放市場以后,用戶普遍反映這個品種粉色白、加工性能好、穩定性好、發酵性好,是值得推廣的高筋小麥品種。下一步將與種子企業、農資供應商和種植大戶一起建立四方產業聯盟,通過四方訂單合同等多種方式加大推廣力度。
據了解,“鄂麥590”由湖北省農科院等單位聯合選育,在2023年全國小麥產業發展大會上分別達到國標優質強筋小麥標準、面包烘焙品質優良標準。湖北“515”院士專家協同推廣小麥團隊通過資源要素支撐、技術瓶頸突破、成果集成轉化,基本做到了“機制上有創新、行動上有成效、社會上有影響”,對優質小麥產業鏈提質增效作出了積極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