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施勰赟
黃瓜肉質脆嫩,汁多味甘,生食生津解渴。據《上海通志》第二十二卷記載,明朝弘治年間成書的《上海志》已有本地種植黃瓜的記錄。黃瓜作為消暑佳品,是市民夏季餐桌上的常客。
說到上海地產黃瓜,不得不提寶楊系列黃瓜。它是寶山地方品種,有100多年的栽培歷史,以早熟優質著稱,曾是上海市春黃瓜的當家品種,后因多重因素影響,逐漸淡出市場。近年來,為重振黃瓜產業,寶山區農業農村委搭建“產學研推用”平臺,聯合上海交通大學以及羅店農副公司、上海安碩蔬果專業合作社、上海晟棚種業有限公司共同攻關,持續選育了多個新品種。
為進一步促進黃瓜產業提質增效,推動“新寶楊”黃瓜產業發展,提升“花果寶山”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5月21日,寶山區開展新寶楊系列黃瓜品鑒,通過品比試種,好中選優,評選出市民喜愛,口感、品相俱佳的當家品種。
“這個淺綠色的黃瓜很少見,看著就很水嫩多汁,吃口果然很好。”“藤上都是雌花,產量不得了。”在位于寶山區羅店鎮的上海安碩蔬果專業合作社的連棟設施棚內,多個品種黃瓜集中展示,其中有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蔡潤教授團隊選育的新寶楊系列黃瓜,與對照品種相比,新寶楊系列黃瓜抗病性、產量都更有優勢。其中,果皮呈淺白綠色的寶玉2號尤其受到參觀者關注,其植株生長勢強,產量高,果皮薄、果肉脆甜無澀味,口感較為突出。
“我們在去年選育成功的基礎上,持續篩選口感更好品質更佳的品種,新增加了兩個白玉黃瓜類型的品種。”蔡潤介紹,團隊建立了黃瓜種質資源庫,通過構建高密度分子標記遺傳圖譜,精細定位品質、抗病、抗逆、高產等重要農藝性狀基因,開發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并利用目標性狀緊密連鎖標記,建設分子育種技術平臺。之后根據高產、優質、抗病的水果型和華南型黃瓜新品種的育種目標,進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快速聚合優良性狀基因,獲得抗病優質的自交系,配置雜交組合品比鑒定,成功育成了一系列符合育種目標的優良黃瓜新品種。“水果型要高產優質、適宜我國栽培氣候,希望未來能夠取代進口品種;華南型則聚焦高產抗病。”
品鑒環節,新品種寶玉2號憑借出眾的外觀、優質的口感獲得第一;玉秀2號、寶科一號獲第二;申綠07、新寶楊1號并列第三。
“今后還將從加強抗病性與提高口感兩個方面加強研究,通過聚合更多優質性狀,培育更多華南型黃瓜品種,豐富新寶楊系列品種。同時,加強栽培技術研究,形成與新品種配套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蔡潤說,團隊通過與寶山區聯合建立育種基地提高種源競爭力,同時開展品比試種、學術論壇等加強品種推廣,目前,雙方聯合培育的新品種已實現產銷對接,優質優價,進一步保障農戶利益。今年在上海崇明和江西贛州地區累計示范面積達150畝,同時在山東壽光、寧夏以及上海多地試種,并開展技術指導,下半年將有望進一步擴大種植。













